牡蛎

【功效分类】

平肝熄风

【性味归经】

性味:牡蛎味咸、涩,性微寒。

归经:归肝、肾经。

【功效主治】

功效:中药牡蛎有平肝潜阳,收敛固涩,软坚散结。

1、平肝潜阳。用于肝阳上亢,与珍珠母、 石决明、 龙骨大同小异。常用。同类 配伍,还配 补阴药。收敛固涩。与 龙骨完全一样,主要在敛汗和 肾气不固的尿频、遗尿、遗精、白带过多等。也要配补虚药,常和 龙骨一起用。软坚散结。主治主要是腹内的一些癥瘕积块和体表的一些结块,一个是瘀,二是痰, 配伍活血化瘀、活血消癥、和消痰药,消痰散结。

2、牡蛎的软坚散结既不活血化瘀又不消痰,主治痰核、瘿瘤、瘰疬,甚至腹内的癥瘕。腹内的积块 配伍 三棱、 莪术、 丹参。牡蛎软坚散结, 龙骨宁心安神。牡蛎也有一定的宁心安神或镇心安神,作用弱于 龙骨。牡蛎煅了后制酸止痛,外用收湿敛疮生肌。凡是贝壳类的含碳酸钙的煅后都有这个作用。外用。对胃溃疡、胃酸多、胃痛研末后服用相当于外用,局部敛疮生肌,有利于溃疡的保护,促进愈合。碳酸钙煅后生成氧化钙,是弱碱性的氧化物,可中和胃酸,使溃疡病泛酸减轻,对溃疡刺激减轻,疼痛减轻。

3、平肝潜阳,用于肝阳上亢, 头晕目眩。牡蛎咸寒质重,有类似 石决明之平肝潜阳作用。多用治水不涵木,阴虚阳亢, 眩晕耳鸣之证,常与 龙骨、 龟板、 牛膝等同用,如镇肝息风汤,亦用治热病后期,灼烁真阴,虚风内动,四肢 抽搐之证,每与 龟板、 鳖甲、 生地黄等同用,如大定风珠。

4、软坚散结,用于痰核、瘰疬、癥瘕 积聚等证。牡蛎味咸,软坚散结。用治痰火郁结之痰核、瘰疬,常与 浙贝母、 玄参等 配伍,如消瘰丸。用治 血瘀气结之癥瘕痞块,多与 鳖甲、 丹参, 莪术等 配伍,近代常用治肝、脾肿大症有效。

5、收敛固涩,用于滑脱诸证。牡蛎味涩,煅用有收敛固涩作用。常与煅 龙骨相须为用,治疗遗精、滑精、遗尿、尿频、崩漏、带下、自汗、盗汗等多种正虚不固,滑脱之证,并 配伍相应的补虚及收涩药物。

6、此外,煅牡蛎有收敛制酸作用,可治胃痛泛酸,与 乌贼骨、 浙贝母共为细末,内服取效。

【药理作用】

牡蛎主含碳酸钙、磷酸钙及硫酸钙,并含有机质等。可通过增强免疫而抑制肿瘤生长,有抗实验性胃溃疡以及局部麻醉作用,所含钙 盐有抗酸及轻度镇静、消炎作用。

1、牡蛎主含碳酸钙、磷酸钙及硫酸钙,并含镁、铁、磷酸根、氯离子、钾、钠、铝、硅、锶、锌等元素;尚含有机质等。煅烧后碳酸 盐分解,产生氧化钙等,有机质则被破坏。其所含钙 盐有抗酸、镇静、消炎等作用。

3、近代有用牡蛎治疗肝、脾肿大等病证,可与活血化瘀药物 配伍。

【用法参考】

1、用于肝阳上亢证。牡蛎平肝潜阳之功与 龙骨相似且多同用,唯宁心安神之效不及,故宜于肝阳上亢或兼见心神不宁者。治肝 肾阴虚,肝阳上亢之 头晕、目眩、耳鸣、烦躁易怒, 心悸失眠者,宜与 龟板、 龙骨等滋阴、潜阳之品 配伍。牡蛎敛阴潜阳、宁心安神之功,还可用于热盛阴伤,虚风内动,虚烦脉弱,手足 抽搐者,当与生地、 鳖甲等滋阴药物 配伍。

2、用于肾气不足及表卫不固的滑脱诸证。牡蛎类似 龙骨,有收敛固涩以固肾与敛汗的作用,且两者常相须为用,广泛用以治疗肾虚遗精、滑精、遗尿、尿频、崩漏、带下及卫外不固之自汗、盗汗等正虚不固所致滑脱诸证。用于收涩,牡蛎多煅用,并常 配伍与病证相宜的补虚药及收敛固涩药物。具体应用与 龙骨相同。

3、用于痰核、瘰疬、瘿瘤等。牡蛎又有一定软坚散结作用,并常与化痰散结、 清热泻火药 配伍,以治痰火郁结所致瘰疬、瘿瘤、痰核等,如《医学心悟》消瘰丸,以之与 贝母玄参等同用。

此外,煅牡蛎有收敛制酸作用,可用治胃痛, 呕吐酸水者,单用研末,或 配伍其他制酸止痛药。

【用量参考】

煎服,10~30g,宜打碎先煎。入丸、散,每次1~3g。除收敛固涩煅用外,余皆生用。


降香
艾叶
丹参
鸡血藤
王不留行
刘寄奴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