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铁性贫血验方

【组成】黄芪35g,当归20g,熟地黄20g,炙甘草20,柴胡15,白薇15g。

【功效】益气养血。

【主治】血虚发热。症见低热,头眩乏力,面色无华,皮肤干燥,关节疼痛。舌淡,苔薄白,脉弦细无力。临床多见于缺铁性贫血等。

【用法】水煎,日2次温服,每日1剂。

【经验】《证治汇补》曰:“血虚发热,一切吐衄便血,产后崩漏,血脱不能配阳,阳亢发热者,治宜养血。”治当益气养血,方以当归补血汤加减。方中重用黄芪为君,大补肺脾之气,资气血生化之源。以有形之血生于无形之气故也。当归辛甘温,能走能守,养血和营,两药相配以阳生阴长,气旺血生,血生热退;熟地黄味甘微温质润,既补血滋阴,又能补精益髓,《本草纲目》曰熟地黄能“填骨髓,长肌肉,生精血,补五脏、内伤不足,通血脉,利耳目,黑须发,男子五劳七伤,女子伤中胞漏,经候不调,胎产百病”。二药共为臣。柴胡能透表泄热。白薇既清实热,又清虚热,在《本事方》中有白薇汤,方中白薇、当归、人参、炙甘草,能治产后血虚发热之晕厥。二药共为佐。炙甘草能和中益气,并能调和诸药,为使。

【验案】刘某,女,30岁,2012年4月14日初诊。

患者低热i月余,体温37.0?37.8T。2010年10月曾流产,之后月经先期,甚或一周再行,伴有脱发,爪甲不荣。化验:支原体(+)。2011年6月经医院诊断为:缺铁性贫血。现症见低热,头眩乏力,面色尤华,皮肤干燥,关节疼痛。月经量较多,偶色暗。舌淡、苔薄白,脉弦细无力。

辨证:血虚发热每因产后或手术后失血过多,或久病后心肝两虚,或饮食劳役伤脾,脾虚不能生血所致。血属阴,阴血不足无以敛阳,阴不维阳,阳气外浮而发热。血虚失于濡养,不能上滋头目,外濡肢体,故见头眩乏力,关节疼痛。血虚不能上荣头面故面色苍白无华,舌淡,脉细无力。

治法:益气养血。

方药:予上方7剂。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

4月21日二诊:服药一周后明显好转,体温大致正常,仍乏力,舌淡,脉弦无力。上方加白参10g。14剂。

5月5日三诊:诸症不著。上方加阿胶15g,制何首乌25g。14剂以巩固疗效。

〔辜炳锐,范蕊,段富津,段富津教授治疗内伤发热病验案浅析[J].中医药学报,2016(2):136-138〕


慢性浅表性胃炎验方_方和谦
慢性胃炎验方_邓铁涛
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验方_邓铁涛
慢性萎缩性胃炎验方_朱良春
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验方_朱良春
胃溃疡验方_朱良春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