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成】麻黄10g,杏仁10g,前胡10g,矮地茶10g,重楼10g,甘草10g。
【功效】宣肺解表,兼清里热。
【主治】咳嗽证属表寒里热轻症,症见恶寒发热、鼻塞声重、流黄浊涕、咳黄痰、头痛、无汗、口干;舌苔薄黄,脉浮紧数者。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分服。
【经验】外感寒邪后,若失治误治,寒邪表证入里化热,或素体阳亢,外感寒邪入里化热,症见恶寒发热、流黄浊涕,咳黄痰,舌红苔黄,脉浮数等。治疗既要散外邪,同时还需清里热。对于此,刘老临床中多仿麻杏石甘汤意化裁。
麻杏石甘汤为《伤寒论.名方,原文谓其方证为“汗出而喘,无大热”,为表寒证误下后,表证未解,邪郁化热,但尚未转入阳明之证,故其症汗出而无大热。以上虽有恶寒发热之表证,但无汗,仅有口干、苔黄,其热势较麻杏石甘汤证为轻,故仅取其方意,用三拗汤宣肺解表止咳,去石膏,代以轻量之矮地茶、重楼清热解毒。
又《伤寒论.注家评:“有汗何可更用麻黄,无大热何可更用石膏。”从临床所见,则此条文不误。盖麻黄须与桂枝为伍,发汗之力始显,如麻黄汤;石膏主发泄郁热,旨在清热,热除则汗自止,故无汗、有汗皆可用之,如玉女煎。刘老在临床中体会,即使高热无汗,但见口干、舌红苔黄、脉浮数者,仍旧使用麻杏石甘汤,效果很好,往往能汗出热退。究其原因,乃因寒邪闭塞,身热不扬,热
遏在里。所以,不必拘泥于“无大热”三字。对于发热不甚或者素体脾胃欠佳者,刘老常用重楼代石膏,既有较好的清热之功,又无矿石伤及脾胃之弊。
〔刘芳,周慎,刘祖贻医案精华[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40-41]
血汗验方_李今庸
腋汗验方_李今庸
验方_段富津
多汗验方_段富津
自汗验方_段富津
盗汗验方_段富津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 和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