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成】北沙参20g,玄参15g,麦冬15g,桔梗6g,蒲公英30g,蝉蜕9g,苦丁茶15g,七叶一枝花18g,半枝莲15g。
【功效】清热解毒,利喉消肿。
【主治】喉癌,属痰火邪毒结聚,阴液亏虚者。症见喉痛,淋巴结痛,咽喉部有异物梗阻感,声低,音嘶哑,时有咳呛,倦乏,舌暗红,苔薄白,脉细弱。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经验】本病属于中医学“喉疳”“喉菌”等范畴。其发病多因情志不畅,忧思郁怒,肝肾不足,或阴虚阳亢,痰火蕴结,日久积聚喉部而成。治疗多从清热解毒与补益正气并重着手。本方证为正气已伤,邪毒留聚,阴津不足,痰火蕴结所致。治当扶正祛邪、益阴泻火、解毒消肿并用。故方用北沙参、玄参、麦冬等益气滋阴以扶正;用苦丁茶、蒲公英、七叶一枝花、半枝莲、桔梗、蝉蜕等清热泻火、解毒消肿,以祛邪毒。辨证确切,治法正确,用药得当,疗效显著。
【验案】患者,女,49岁,1992年7月15日初诊。主诉:声音嘶哑2年,进行性加重3个月。经某医院诊断为声门型喉癌,行手术切除治疗。术后2个月,仍声音撕哑,语声低,咽部痛痒明显。复查喉镜:声门处有肉芽样肿物2个,疑为复发病灶。右额下淋巴结肿,伴右臂作痛。拒绝再次手术,前来何老处诊治。现症见:喉痛,淋巴结痛,咽喉部有异物梗阻感,声低,音嘶哑,时有咳呛,倦乏,舌暗红,苔薄白,脉细弱。此为正气不足,阴液亏虚,痰火邪毒结聚于喉部所致。治以上述经验方清热解毒、利喉消肿。
7月22日二诊:服药7剂后,咽喉痛痒、右肩痛、喉呛等减轻。原方加白花蛇舌草15g。
9月12日三诊:服药后,自觉效果明显,连服45剂,音嘶哑有好转,咽喉肿痛、喉间有异物梗阻感均明显改善,右领下淋巴结肿明显缩小,饮食正常,二便通畅,精神大振。原方续服。
11月25日四诊:诸症基本消失,喉镜复查,喉肉芽样肿物明显缩小,身体恢复较好。继予原方略作加减调治,半年后体征消失。经喉镜等复查,喉间肉芽样肿物消失,其他检查均正常,未见特殊,病得治愈,为巩固疗效,现仍坚持服药。
〔王伟彪,肖莹,古今名医临证实录丛书.肿瘤[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3:329〕
腹泻验方_张灿玾
腹泻验方_张灿玾
腹泻验方_张灿玾
腹泻验方_周仲瑛
腹泻验方_周仲瑛
肠易激综合征验方_周仲瑛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 和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