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面痛日久,发作间歇缩短而持续时间延长,痛如锥刺而痛处不移,或伴抽搐,面色晦暗,畏风自汗,少气懒言,声低神疲,舌淡紫或有瘀点瘀斑,脉沉细或弱。
【辨证分析】本型乃面痛日久,气虚血滞,面络瘀阻不通所致。本型面痛若兼寒热,则可与前三型混淆,
然而本型病例多体质素弱,或久病气衰,
必兼气短乏力、声低懒言、自汗畏风等气虚之象;
同时,本型又有血瘀面络的指征,如面痛如针刺、痛处不移、面色晦暗、舌上瘀点瘀斑等。这些都与其他几型有别。
【诊断要素】八纲:里证,虚实夹杂证,阴证。病机:气虚运血无力,血瘀面络,不通则痛。
【治法】益气活血,通络止痛。
气为血帅,血为气母,气虚则血运乏力而易瘀,血滞则气益衰,因此益气活血并举,气旺则血行有力,血活则经络畅通,而面痛可消。
【方剂】以加味补阳还五汤为主方:
【组成】黄芪30g,当归10g,赤芍10g,川芎6g,地龙10g,桃仁10g,红花6g,天麻10g,党参12g,全蝎5g,蔓荆子6g。
水煎服。
方中黄芪、党参益气,当归、赤芍活血,为主药;桃仁、红花、川尊、地龙化瘀通络止痛,为辅药;天麻、全蝎息风解痉,蔓荆子清利头目,倶为佐使药。
若挟痰,加白附子10g,胆南星10g,僵蚕10g;
若化热,加龙胆草10g,夏枯草15g,黄芩10g;
兼阴虚,加生地黄15g,白芍12g,石斛10g。
****验方成药
川芎止痛汤:川芎20-30g,荆芥、防风、全蝎、荜茇各10-12g,天麻10g,细辛3-6g,蜈蚣2条。水煎服。1日1剂,重者1日2剂。适用于风寒型。
愈痛散:白芷、川芎、僵蚕各200g,全蝎150g,白附子100g。共研细末,每次2g,热酒调服,1日2次,10天为1疗程,一般服2-3个疗程。适用于风痰型。-
白芍30-60g,丹参30g,牡蛎30g,甘草10g。水煎服。每日1剂。适用于肝火型。
川芎30g,柴胡15g,当归、丹参、白芍各12g,黄芩、白芷、全蝎、蝉蜕、地龙9g。水煎服。1日1剂。适用于风热夹瘀型。
针灸疗法
体针:选取攒竹、阳白、太冲、合谷、四白、迎香、内庭、阿是穴等,用平补平泻法。
神经分支针法:三叉神经第一支痛,近取攒竹透鱼腰、太阳,阳白透鱼腰,远取合谷;第二支痛,近取四白透迎香、翳风、巨髎,远取内庭;第三支痛,近取大迎透承浆、颊车,远取太冲。
&&&&
遗精验方_周仲瑛
早泄验方_张琪
不育症验方_冷方南
异常子宫出血验方_夏桂成
膝关节滑膜炎验方_刘柏龄
骨质疏松验方_刘柏龄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 和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