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胁下刺痛,痛有定处,痛处拒按,人夜尤甚,胁下可触及痞块,或腹壁青筋暴露,或腹胀有水,面色晦暗,舌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脉涩或沉弦。
【辨证分析】本型乃气郁日久,血流不畅,或强力负重,血滞肝络所致。本型与上型胁痛同属肝脏实证,不过有在气、在血之别。
本型因于血瘀,故胁下刺痛,痛处不移而拒按,入夜尤甚,可伴胁下痞块,腹胀有水,或腹壁青筋暴露,面色晦暗,舌紫脉涩等;上型因于气滞,则胁下胀痛或痛处走窜,时轻时重,常伴胸闷太息,嗳气频作,症状随情绪变化而波动等。
【诊断要素】八纲:里证,实证,阴证。病机:肝失疏泄,导致肝血瘀滞,肝络不通。
【治法】活血化瘀,疏肝通络。
本型本于肝血瘀阻,故活血化瘀以治其本;肝血瘀阻常因或常伴肝气郁结,故佐以疏肝理气,气行瘀去则络通而痛止。
【方剂】以加减复元活血汤为主方:
【组成】红花10g,桃仁10g,制大黄10g,穿山甲10g,当归12g,柴胡10g,甘草6g,延胡索12g,郁金12g,香附10g。
水煎服。
方中红花、桃仁活血化瘀,为主药;大黄、穿山甲、延胡索助主药逐瘀通络止痛,为辅药;当归、郁金活血解郁,柴胡、香附疏肝理气,为佐药;甘草缓急止痛且调和诸药,为使药。
若气郁较重,加青皮10g,佛手10g,旋覆花10g(包煎);
若血瘀较甚,胁下痞块质硬痛剧,加三棱10g,莪术10g,土鳖虫6g;
若腹水多,腹胀如鼓,加猪苓20g,大腹皮15g,马鞭草15g。
闭经验方_朱良春
闭经验方_朱良春
闭经验方_朱良春
闭经验方_朱良春
闭经验方_孙光荣
闭经验方_李济仁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 和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