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上肢或下肢麻木,伴手或足酸胀、刺痛,入夜尤甚,颈肩或腰跨强痛、压痛,转动不利,头晕胸闷,面色晦暗,舌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苔腻,脉弦滑或涩。
【辨证分析】本型多因风寒湿热等邪阻闭经络,气血郁滞日久,痰浊、瘀血互结于局部所致。本型与上型比较,虽同属实证,但本型病邪以痰瘀而非寒湿为主,痰瘀留结的部位常集中于颈、肩、肘等上肢关节,或腰、骶、髖、膝等下肢关节。
除有手足麻木、关节活动受限及触按有形或关节变形外,
还同时表现出肢体酸胀强直、头晕胸闷、呕恶食少、苔腻脉滑等痰停之象,
和局部刺痛压痛、入夜加重、面色晦暗、舌紫暗或有瘀点、脉涩等血瘀之象。
【诊断要素】八纲:里证,实证,阴证。病机:痰瘀互结,留着关节,痹阻经络。
【治法】化痰祛瘀,疏通经络。
本型麻木源于痰瘀互结,因此,治疗首当化痰祛瘀以断其源;其次,疏通经络、恢复气血运行以治其标。
【方剂】以加减四物汤合二陈汤为主方:
【组成】制半夏12g,茯苓15g,陈皮10g,当归12g,川芎10g,赤芍10g,制南星10g,海藻12g,红花10g,桂枝10g,豨莶草15g,寻骨风15g。
水煎服。
方中半夏、茯苓、当归、红花化痰祛瘀,为主药;天南星、海藻除经络之痰,赤芍、川芎散经络之瘀,共为辅药;陈皮健脾燥湿,桂枝温经通络,为佐药;豨莶草、寻骨风祛风通络,为使药。
痰浊偏重,加白芥子12g,白附子10g,浙贝母10g;
瘀血偏重,加鸡血藤15g,水蛭6g,土鳖虫6g;
上肢麻木,加桑枝15g,姜黄10g,海桐皮12g;
下肢麻木,加木瓜10g,川牛膝12g,千年健10g。
胃结石验方_刘志明
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验方_刘志明
胃痛验方_刘志明
胃痛验方_刘尚义
慢性浅表性胃炎验方_刘祖贻
反流性食管炎验方_刘祖贻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 和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