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资料】
郭某,男,时年62岁,首诊日期:2017年08月15日。
患者10天前外地旅游回来后出现颈部酸痛不适,偶伴头晕及视物模糊。自行量血压,收缩压竟高达160mmHg。于是就近到当地医院心内科就诊。接诊医生诊断为高血压病,予降压药服用,血压可控制正常,每日坚持服药。后细心的患者发现自测血压时的血压值,与自己的抬头角度有关,多次仰头时测量血压数值正常,而低头测量血压数值偏高,最高可达160mmHg,自觉可能和颈椎有关,遂来我院门诊求诊。
【首诊证候】
刻下症见:神志清楚,精神稍疲惫,表情自然,面色正常,形体适中,言语清晰,语声稍粗犷,气息平顺,颈部酸痛不适,时有头晕头痛及视物模糊,纳眠可,舌红少津,脉弦细数。
体格检查:颈椎活动前屈受限,颈椎分离试验(+),C1~C2椎旁压痛(+),C5~C6横突压痛(+),C1旋转式错位(左旋),C5~C6旋转式错位(C5向右旋,C6向左旋),双侧枕下肌群压痛(+)。
辅助检查:阅外院DR示:颈椎生理曲度变直;C1旋转式错位;C1倾式错位,C5~C6旋转式错位。(图一)
图片
【辨证论治】
患者因年老肾阴亏虚,水不涵木,肝木失荣,舟车劳顿后,气血亏虚,脉络不通,故颈部出现酸痛不适,又因琐事与家人争吵,致使肝阳上亢,出现血压上升。
中医诊断(证型):①脉胀(肝阳上亢);②项痹病(肝阳上亢)。
西医诊断:①颈源性高血压;②混合型颈椎病。
治则治法:平肝潜阳,滋阴清火。
处方:天麻钩藤饮。
天麻10g、钩藤(后下)15g、石决明(先煎)20g、山栀10g、黄芩10g、川牛膝20g、益母草10g、杜仲10g、桑寄生10g、夜交藤10g、茯神10g,7剂,日1剂,水煎服,早晚分服。
【治脊诊断及治疗】
三步定位诊断:
1、症状:颈椎前屈受限,颈部酸痛不适;低头时测量血压偏高,仰头时测量血压正常。
2、触诊:颈椎分离试验(+),C1、C2椎旁有压痛(+),C5、C6横突压痛(+),C1旋转式错位(左旋),C5、C6旋转式错位(C5向右旋,C6向左旋),双侧枕下肌群压痛(+)。
3、影像学:DR示:颈椎生理曲度变直;C1旋转合并C1倾式错位,C5、C6旋转式错位。结合三步定位诊断,可明确诊断为:1、颈源性高血压;2、混合型颈椎病。病因分型:关节功能紊乱型。
治疗:
1、主治法(和骨法):首先予以放松手法,放松枕后三角区(枕后小肌群为主)、斜方肌、颈夹肌、肩胛提肌,待肌肉放松后,针对C5~C6旋转式错位,予以低头摇正法纠正,再以仰头摇正法纠正C1旋转倾式错位,配合侧卧推正法及牵引下推正法予以纠正颈椎变直。
2、辅助法(和筋法、调和气血法):牵引治疗后,予以强壮手法,针对枕后肌群、斜方肌点压、指揉,配合电针治疗,穴位选取四神聪、太阳(双)、风池(双)、颈百劳(双)、颈夹脊(双)、肩中俞(双)、肩井(双)、曲池(左)、外关(左)。
3、功法训练(和正固本法):指导患者行米字功、抗衡功、颈椎生理曲度训练,叮嘱持之以恒。
【疗程与疗效】
每天治疗1次,7次为1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患者颈部酸痛不适明显好转,低头测量血压,收缩压数值为150mmHg,继续治疗1个疗程后,患者诉症状消失,血压无论低头或仰头测量数值均正常。叮嘱患者坚持行功能煅炼。
按语:
患者颈部酸痛不适;低头时测量血压偏高,仰头时测量血压正常,结合外院相关检查及三步定位诊断,可明确颈源性高血压。治疗方面,患者存在C1旋转合并C1倾式错位,故两者须同时纠正,以改善枕后小肌群紧张,配合侧头推正法及牵引下正骨,进一步改善患者颈椎变直。患者颈部酸痛不适,结合触诊及神经定位诊断,可明确与C5~C6旋转式错位相关,予以纠正后配合中药以平肝潜阳,滋阴清火,针灸以疏经通络,功能煅炼以增强脊柱关节稳定、巩固疗程,以达内外兼治,治病求本之效。
慢性萎缩性胃炎验方_徐景藩
慢性浅表性胃炎验方_徐景藩
慢性萎缩性胃炎验方_徐景藩
慢性浅表性胃炎验方_徐景藩
慢性浅表性胃炎验方_郭子光
验方_路志正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 和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