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资料】
陈某,男,时年48岁,首诊日期:2019年3月19日。
缘患者于1年前搬重物后出现反复腰痛,间断在社区门诊进行推拿理疗、局部贴敷等治疗,近1个月来疼痛逐渐加重,影响下肢活动,只能以轮椅代步,在广州多家大医院求医,腰椎MRI示:“骨质未见明显异常,L5/S1椎间盘脱出”,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均建议手术治疗,但患者及家属要求保守治疗,遂来我院门诊求诊。
图片
【首诊证候】
刻下症见:神清,精神一般,双目有神,表情自然,形体适中,言语清晰,语声正常,气息平顺,腰痛,伴双下肢乏力,行走不稳,无二便失禁,舌暗红、苔薄白,脉沉细。
体格检查:双下肢乏力,站立、行走不稳,腰部肌肉紧张;右侧直腿抬高试验45°,加强试验(+),“4”字试验(-),背伸试验(+),L4~S1棘突压痛及椎旁肌肉压痛(+),腰骶部压痛(+),双下肢肌肉轻度萎缩,右侧腓肠肌压痛(+),臀大肌、臀中肌压痛(+)。
辅助检查:外院MRI示:骨质未见明显异常,L5/S1椎间盘脱出。
【辨证论治】
患者因搬动重物后,拉伤腰部,导致瘀血滞留于腰部,阻滞经络气机,经络不通则痛,病程日久,肝肾亏虚,致腰部疼痛、双下肢痿软无力,故发本病。
中医诊断(证型):腰痹病(肝肾亏虚,气滞血瘀)。
西医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
治则治法:补益肝肾,活血化瘀止痛。
处方:左归丸合桃红四物汤加减。
熟地黄3g、川芎6g、桃仁10g、红花10g、甘草6g、山药10g、吴茱萸10g、当归10g、杜仲6g、香附3g、牛膝10g、地龙10g、伸筋草10g、桑寄生10g、三七粉3g,7剂,日1剂,水煎服,早晚分服。
【治脊诊断及治疗】
三步定位诊断:
1、症状:腰痛,伴双下肢乏力,行走不稳,无二便失禁。
2、触诊:腰部肌肉紧张,右侧直腿抬高试验(+),加强试验(+),“4”字试验(-),背伸试验(+),L4~S1棘突压痛及椎旁肌肉压痛(+),腰骶部压痛(+),双下肢肌肉轻度萎缩,右侧腓肠肌压痛(+),臀大肌、臀中肌压痛(+)。
3、影像学:外院MRI示:“骨质未见明显异常,L5/S1椎间盘脱出”。结合三步定位诊断,可明确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病因分型:关节功能紊乱型。
治疗:
1、主治法(和骨法):首先予以摇腿揉腰法以放松腰部肌肉,放松后予以侧卧扳按法(图三)、俯卧牵抖冲压法(图四)及倒悬牵引下正骨法(图五)纠正L4、L5小关节旋转式错位。
2、辅助法(和筋法、调和气血法):手法治疗后,配合电针治疗,穴位选取肾俞(双)、气海俞(双)、大肠俞(双)、关元俞(双)、秩边(右)、委中(右)、阳陵泉(右)、环跳(右)、承山(右)、昆仑(双),配合红外线、微波治疗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配合大肠俞、肾俞等穴位注射,以活血通络,指导患者行臀大肌、臀中肌拉伸训练。
3、功法训练(和正固本法):予以指导患者行“飞燕”“拱桥”等煅炼腰背肌肉,待疼痛好转后,进阶为平板支撑以加强核心肌群煅炼。
图片
图片
图片
【疗程与疗效】
每天治疗1次,7次为1疗程,1个疗程后患者症状较前好转,后续5个疗程后,患者腰痛及双下肢乏力消失,叮嘱患者坚持行“飞燕”“拱桥”等方法煅炼腰部肌肉,定期随访,未见复发。
按语:
本例为典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情较重,髓核脱出。压迫椎管(图六),致使腰痛加重,且出现双下肢乏力症状,骨科医生会建议患者尽早行手术治疗,但术后可能会出现并发症,严重者会导致瘫痪。而龙氏治脊疗法针对重症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常常配合倒悬牵引下正骨法,利用自身重力作用增宽椎间隙,降低椎间盘压力,促使脱出的髓核回纳,减轻对硬脊膜、神经根的压迫,从而改善症状。
反流性胃炎验方_李玉奇
反流性胃炎验方_李玉奇
慢性浅表性胃炎验方_李济仁
反流性胃炎验方_颜正华
反流性胃炎验方_颜正华
反流性胃炎验方_颜正华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 和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