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资料】
吴某,女,时年74岁,2019年8月12日初诊。
现病史:患者1年余来反复胃脘部隐痛、胀闷不适,食欲减退,口苦,咽干,偶有烦热,无恶心、呕吐,无反酸、黑便等。
【首诊证候】
主诉:胃脘不适1年余。
刻下见:胃脘隐痛,纳差,口苦咽干,烦热,睡眠一般,二便正常。舌质红,少苔,脉弦细。
体征及辅助检查:2019年8月2日电子胃镜示:慢性浅表性胃炎。
既往史:无特殊。
【辨证论治】
中医诊断:胃痛。
证候诊断:胃阴不足。
西医诊断:慢性浅表性胃炎。
辨证分析:患者以胃脘隐痛不适为主症,辨病属于中医“胃痛”的范畴。患者老年女性,素体脾胃虚弱,更兼嗜食肥甘厚味,积热于内,化火伤阴,以致胃气郁滞,胃失和降,不通则痛,则见胃脘隐痛、胀闷不适。阴液不足,则为烦热;津液不能上承,则见咽干口苦。舌红少苔,脉细,四诊合参,辨证为胃阴不足。
治法:养阴益胃,和中止痛。
处方:罗氏治胃汤加减。
茯苓15g、白术15g、党参30g、炒神曲10g、柴胡15g、黄芩15g、厚朴10g、法半夏10g、陈皮10g、砂仁(后下)10g、山药20g、炙甘草5g,七剂,每日1剂,水煎早晚分服。
医嘱:1、清淡饮食,多饮水;2、按摩腹部;3、按时服药,定期复诊。
疾病证侯转归:服药七剂,胃脘痛缓解,大便正常,仍有口干,舌红,脉细,效不更方,仍守用前方,嘱再服一周巩固疗效。
按语:
胃脘痛是常见慢性病,多为虚中夹实,临床首分寒热。口淡、畏寒、舌淡为寒。本例口干、舌红、脉细则为热,治以养阴益胃,和中止痛,用罗氏治胃汤,以陈夏六君子汤健脾益气,淮山、砂仁养胃阴而醒脾,复加柴胡、黄芩、党参、厚朴疏肝和胃,降气止痛。
(本案编者:罗仁、韩双双、李晓文)
郑重申明:
由于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本案中的方药和剂量仅适用于本案病人当时的病情。未经中医辨证诊治,不得照搬使用本案中的处方和剂量。广大读者如有需要,应前往正规医院诊治,以免贻误病情。
肝肿大验方_何任
血吸虫病肝脾肿大验方_何任
肝肿大验方_张琪
肝硬化验方_张琪
肝硬化验方_张琪
验方_王绵之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 和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