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资料】
陈某,女,时年53岁,2008年6月21日初诊。
发病过程: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皮下出血,伴有发热,在外院诊为“过敏性紫癜”,住院治疗,应用抗生素、激素等,发热已退,皮下紫癜未退,血尿,柏油样大便。胃内窥镜报告:胃粘膜糜烂性胃炎。出院时双下肢皮下紫癜,小便潜血(+),大便潜血(-)。6月29日来院门诊,大小便常规检查未见尿血及大便潜血,小便潜血(-),大便潜血(+-)。血常规:WBC:11.6×10^9/L,NEUT%.:0.44,淋巴细胞比值((LY%.):0.64,嗜酸性粒细胞比值(EO%.):0.095,血红蛋白浓度(HGB):110g/L。
【首诊证候】
症见:患者微热37.7o,双手腕关节及下肢见斑点密布,色鲜红,压之不退色,躯干斑点不明显,胃脘部按之轻疼,大便秘结,精神、食欲尚可,舌苔少,色淡红,脉滑数。
【辨证论治】
中医诊断:血证。
证型:紫斑之血热妄行。
处方:犀角地黄汤加减。
水牛角30克(先煎)、赤芍15克、丹皮15克、知母10克、生地黄15克、旱莲草20克、茯苓20克、紫草15克、生甘草5克。3剂,每天1剂,水煎内服。
【随诊过程】
二诊:7月1日
服药3剂,斑点色转暗淡,未发现新斑点,胃部微痛,大便畅。
处方:水牛角30克(先煎)、赤芍15克、丹皮15克、知母10克、生地黄15克、旱莲草20克、茯苓20克、紫草15克、生甘草5克、炒枳壳10克,5剂,每天1剂,水煎内服。
三诊:7月8日
大部分斑点基本消退,存留小部分斑点色素沉着,胃无痛,大便通畅。
处方:拟生四物加味:当归10克、川芎10克、生地黄15克、赤芍15克、紫苏叶10克、党参15克、茯苓20克、白术15克、墨旱莲20克。5剂,每天1剂,水煎内服。
四诊:7月15日
斑点基本消退,存留斑点色素沉着,胃无痛,大便通畅,精神好。
处方:拟生四物加味:当归10克、川芎10克、生地黄15克、赤芍15克、紫苏叶10克、党参15克、茯苓20克、白术15克、制首乌20克。水煎服。10剂,每2天1剂,水煎内服。
五诊:7月26日
服药10剂复诊,精神好、只存留极小量色素沉着,食欲以及大小便未见异常。
按语:
过敏性紫癜属于变态反应性疾病,表现为皮肤瘀点,有胃肠道症状,关节疼痛,蛋白尿、血尿等。西医治疗以抗感染、抗过敏和激素治疗为主。过敏性紫癜属于祖国医学“血证”、“紫癜风”、“紫斑”等范畴,是以血液溢出肌肤之间,呈现青紫斑点或斑块高于皮肤,多伴瘙痒为特征的一种疾病,外因或感受六淫之邪,或饮食不节,或药毒损伤等是主要外因。离经之血外溢肌肤黏膜而成紫癜,治疗过敏性紫癜以疏风清热,解毒凉血为主。《景岳全书·血证》载“凡治血证,须知其要,而血动之由,惟火惟气耳,故察火者但察其有火无火,察气者但察其气虚气实,知本四者而得其所以,则治血之法无余义矣”。吴鞠通《温病条辨.“血从上溢者,犀角地黄汤合银翘散主之”。
本例以犀角地黄汤加味治疗,属于血热迫血离经外溢肌肤黏膜,对证而效果良好,至于其他类型的紫癜如血虚统摄无权等,应通过辨证,从因辨治。本例方用犀角地黄汤,其中用苦咸寒之水牛角代替犀牛角,凉血清心而解热毒,使火平热降,毒解血宁;以甘苦寒之生地黄、知母,凉血滋阴生津;配赤芍与丹皮,清热凉血,活血散瘀,可收化斑之效;紫草、旱莲草凉血止血,解毒透疹。共奏疏风清热,解毒凉血之功,效果良好满意。犀角地黄汤出自《千金方》也是经方一族。犀角难觅,现已多用水牛角代之。叶天士曰:“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生地黄、丹皮、阿胶、赤芍亦可加入。”后期治疗根据血虚生风的机理,重在补血行血,血行风自灭。应用生四物加味:当归、川芎、生地黄、赤芍、制首乌以凉血补血,而且凉血而不燥。紫苏叶、党参、茯苓、白术益气健脾,气血充足邪不可干,紫斑可除。
(本案编者:王健)
膝关节滑膜炎验方_刘柏龄
骨质疏松验方_刘柏龄
阳痿验方_王琦
阴茎抽痛验方_王琦
睾丸冷痛验方_王琦
不育症验方_王琦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 和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