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效分类】
止咳化痰
【性味归经】
性味:天竺黄味甘,性寒。
归经:归心、肝经。
【功效主治】
功效:中药天竺黄有清热化痰,清心定惊。
【药理作用】
竹红菌乙素具有明显的镇痛抗炎作用,提高痛阀强度要优于消炎痛。竹红菌甲素对革兰氏阳性菌有很好的抑制作用,对培养的人癌细胞和小鼠移植性实体肿瘤有显著的光动力治疗作用。
【用法参考】
1、小儿惊风,中风癫痫,热病 神昏。天竺黄清化热痰,清心定惊之功与 竹沥相似而无寒滑之弊。治小儿痰热惊风,常配 麝香、 胆南星、辰砂等,如抱龙丸(《小儿药证直诀》);治中风痰壅、痰热癫痫等,常配 黄连、菖蒲、 郁金等;治热病 神昏谵语,可配 牛黄、 连翘、 竹叶卷心等。
2、痰热咳喘。用天竺黄以清热化痰,常配 瓜蒌、 贝母、 桑白皮等药用。
【鉴别用药】
竹茹、 竹沥、天竺黄均来源于竹,性寒,均可清热化痰,治痰热咳喘, 竹沥、天竺黄又可定惊,用治热病或痰热而致的惊风,癫痫,中风昏迷,喉间痰鸣。天竺黄定惊之力尤胜,多用于小儿惊风,热病 神昏; 竹沥性寒滑利,清热涤痰力强,大人惊痫中风,肺热顽痰胶结难咯者多用; 竹茹长于清心除烦,多用治痰热扰心的心烦,失眠。
【用量参考】
煎服,3~6g;研粉冲服,每次0.6~1g。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 和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