炙黄芪

【概述】

黄芪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根。主产于内蒙古、黑龙江、吉林、山西、甘肃、河北、四川、云南等地。

【功效分类】

补气

【性味归经】

性味:黄芪味甘,性微温。

归经:归脾、肺经。

【功效主治】

1. 补气升阳

用治 中气下陷,常与 人参、 白术、 升麻、 柴胡等同用;胸中大气下陷,常配 柴胡、 升麻、 桔梗同用。

2. 益气固表

用治气虚不固的自汗,常与 牡蛎、 浮小麦、 麻黄根等同用;卫表不固,易感外邪者,常与 白术、 防风等 配伍。

3. 益气利水

用治气虚 水肿,常配 白术、 陈皮、 茯苓等同用。

4. 益气摄血

用治气不摄血的吐衄、崩漏、便血、紫癜,常与 人参、 白术等同用。

5. 益气活血

用治气虚 血瘀所致肌肤麻木不仁,常与 桃仁、 当归、 川芎等 配伍;中风偏瘫,常配 地龙、 红花、 川芎等同用;胸痹心痛,常与 丹参、 瓜蒌壳等同用。

6. 托毒排脓

用治气血不足,脓成不溃者,常与 当归、 川芎、 穿山甲、皂角刺等同用;疮疡溃后久不收口,常与 白芍、 丹参、 天花粉等同用。

【用量参考】

煎服,10~20g。补气升阳蜜炙用;托毒排脓生用。

【黄芪的降血糖作用】

双向调节血糖,增强胰岛素敏感性,推荐适量: 10-20克/每日。

降糖关键点: 黄芪多糖双向调节血糖。

黄芪中含有黄芪多糖,既可防止低血糖,又能对抗高血糖,具有双向调节血糖的作用。还能改善糖耐量异常,减少腹部脂肪,增强胰岛素敏感性,但不影响胰岛素分泌。

适宜糖尿病并发肾病患者。

黄芪具有利尿消肿的作用,可延缓肾脏组织的硬化过程,对糖尿病并发肾病有一定防治功效。

人群宜忌

忌:阴虚阳亢者;毒亢盛、食积内停者。

宜:气血不足者;慢性溃疡患者。

【药理作用】

黄芪能促进机体代谢、抗疲劳、促进血清和肝脏蛋白质的更新;有明显的利尿作用,能消除实验性肾炎尿蛋白;能改善贫血动物现象;能升高低血糖,降低高血糖;能兴奋呼吸;能增强和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对干扰素系统有促进作用,可提高机体的抗病力;对流感病毒等多种病毒所致细胞病变有轻度抑制作用,对流感病毒感染小鼠有保护作用;有较广泛的抗菌作用;黄芪在细胞培养中,可使细胞数明显增多,细胞生长旺盛,寿命延长;能增强心肌收缩力,保护心血管系统,抗心率失常,扩张冠状动脉和外周血管,降低血压,能降低血小板粘附力,减少血栓形成;还有降血脂、抗衰老、抗缺氧、抗辐射、保肝等作用。

【化学成分】

黄芪主要含苷类、多糖、黄酮、氨基酸、微量元素等。

【临床研究】

据报道,以黄芪50g煎服,每日1剂,治疗过敏性鼻炎、慢性鼻炎及预防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等,效果颇佳(中医杂志,2000,6:331)。]每日口服黄芪提取液2ml(含生药2g),预防小儿上吸呼道感染100例,有效率94%(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1993,5:366);用黄芪治疗92例缺血性心脏病;其缓解心绞痛,改善心电图及心阻抗图等疗效均优于心痛定和 丹参(中国免疫学杂志,1989,2:119-120)。黄芪还有用于小儿哮喘、冠心病、关节炎、缺血性脑血管病、慢性肾炎、慢性肝炎、产后非感染性 发热、过敏性鼻炎等疾病者。

【不良反应】

黄芪注射液有导致皮疹、过敏性休克的报道;有12例妊娠7个月以上的孕妇,因连续服用黄芪15天,总量300g以上,结果过期妊娠8例,产程延长6例,胎盘迟剥3例,会阴侧切4例,产钳助产1例,胎儿过大行剖腹产1例,胎儿体重3500g~4600g。

4、 枸杞子作用(药理):中药黄芪能促进机体代谢、抗疲劳、促进血清和肝脏蛋白质的更新;有明显的利尿作用,能消除实验性肾炎尿蛋白;能升高低血糖,降低高血糖;能兴奋呼吸;能增强和调节机体免疫功能,能改善贫血动物现象;对干扰素系统有促进作用,可提高机体的抗病力;对流感病毒等多种病毒所致细胞病变有轻度抑制作用,对流感病毒感染小鼠有保护作用;有较广泛的抗菌作用;黄芪在细胞培养中,可使细胞数明显增多,细胞生长旺盛,寿命延长;能增强心肌收缩力,保护心血管系统,抗心率失常,扩张冠状动脉和外周血管,降低血压,能降低血小板粘附力,减少血栓形成;还有降血脂、抗衰老、抗缺氧、抗辐射、保肝等作用。


枸杞子
楮实子
桑椹
龙眼肉
沙参
北沙参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