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

【功效分类】

利尿

【性味归经】

性味:葫芦味甘、淡,性凉。

1、《千金·食治》:“味甘,平,滑,无毒。”

2、《日用本草》:“味甘,微苦。”

归经:归肺、脾、肾经。

【功效主治】

1、《玉楸药解》:“入手太阴肺、足太阳膀胱经。”

2、《本草再新》:“入脾、肾二经。”

3、《随息居饮食谱》:“甘,凉。”

功效:中药葫芦有利水消肿,清热止渴。

主治: 水肿,腹水,淋病,黄疸, 消渴,痈肿恶疮。

1、《本草经集注》:“利水道。”

2、《千金·食治》:“主 消渴,恶疮,鼻口中肉烂痛。”

3、《本草折衷》:“止渴,消热。”

4、《饮膳正要》:“主消 水肿,益气。”

5、《滇南本草》:“苦能下水,令人吐,除面目风邪,四肢浮肿;甜能利水通淋,除心肺烦热。”

6、姚可成《食物本草》:“治石淋。”

7、《本草再新》:“治腹胀,黄疸。”

8、《湖南药物志》:“治吐血、腹胀。”

9、《全国中草药汇编》:“利水,消肿,散结。主治 水肿、腹水、颈淋巴结结核。”

【药理作用】

从瓠瓜中分离出的两种葫芦苦素,对胰蛋白酶有抑制作用。人服用过量可引起 呕吐、 腹痛、腹泻,以后可逐渐自行恢复。

【注意事项】

脾 胃虚寒者禁服。《本草折衷》:“多食吐人。

【用量参考】

内服:煎汤,10-30g;或煅存性研末。

【附方】

1、治头面、全身浮肿。霜打葫芦、 黄瓜皮各15g, 蝼蛄7个(焙),小 青蛙2个(焙)。

共研末,匀4次黄酒冲服,每日服1次。(《吉林中草药》)

2、治 水肿。葫芦瓤子1个, 赤小豆30g。水煎,每日服2次。(《吉林中草药》)

3、治肾炎。葫芦瓤子1个,枸杞、 党参、 黄芪各9g。水煎,每日服2次。(《吉林中草药》)

4、治脚气浮肿。葫芦瓜30g, 鲫鱼60-120g。煮食。(《湖南药物志》)

5、治高血压,烦热 口渴,肝炎黄疸,尿路结石。鲜葫芦捣烂绞汁,以 蜂蜜调服,每服半杯至1杯,每日2次。或煮水服亦可。(《食物中药与便方》)

6、治龈断,或退或肿,牙齿动摇疼痛。甜葫芦八两, 牛膝四两。为粗散。每用五钱,水煎去渣,微热漱,多时吐多,误咽不妨,食后并临卧漱,日漱三四服。(《普济方》二圣散)


野菊花
土茯苓
千里光
漏芦
白蔹
虎耳草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