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名精

【功效分类】

驱虫杀虫

【性味归经】

性味:天名精味苦、辛,性寒。

1、《本经》:"味甘,寒。"

2、《新修本草》:"味甘、辛。"辛而香。"

3、《品汇精要》:"气之薄者,阳中之阴。臭香。"

4、《本草汇纂》:"专入肺、胃。"

5、《本草撮要》:"入手足阳明、厥阴经。"

6、《全国中草药汇编》:"性味苦、寒。"

归经:归肝、肺经。气香行散。

【功效主治】

功效:中药天名精有清热化痰,散结利水,解毒杀虫,破瘀止血。

主治:胸中烦热,乳蛾喉痹,小便淋痛,疔疮肿毒,瘰疬,痔瘘,毒蛇咬伤,皮肤痒疹,虫积,吐血,衄血,创伤 出血。

1、《本经》:"主瘀血、血瘕欲死。下血,止血,利小便,除小虫,去痹,除胸中结热,止烦。久服轻身耐老。"

2、《别录》:"逐水,大吐下。"

3、《药性论》:"治疮,止血及鼻衄不止。"

4、《新修本草》:"主破血,生肌,止渴,利小便,杀三虫。除诸毒肿,疗疮,瘘痔,金疮内射。身痒瘾疹不止者,揩之立已。"

5、《开宝本草》:"主金疮,止血,解恶虫蛇螫毒,挪以傅之。"

6、《纲目》:"吐痰止疟。治牙痛口紧,喉痹。"

7、《本草备要》:"治乳蛾喉痹,砂淋、血淋。"

8、《杭州药用植物志》:"强力杀虫药,可以杀蛔虫及绦虫,并治黄疸。"

9、《全国中草药汇编》:"清热解毒,祛痰,止血。主治咽喉肿痛,扁桃体炎,支气管肺炎,胸膜炎;外用治创伤 出血,疔疮肿毒,蛇虫咬伤。"

10、《福建药物志》:"全草治中暑、胃溃疡;根治胃 出血。"

【药理作用】

天名精煎剂对金黄色 葡萄球菌、福氏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大肠杆菌有抑制作用。

【用法参考】

1、《蜀本草》:“地黄为使。”

2、《得配本草》:“捣汁和 猪肉汁,治虫痛;捣汁独服,吐痰症;配酒糟捣和敷疔疮;入青矾少许,点喉肿。”

【注意事项】

脾 胃虚寒者慎服。

1、《纲目》:“生汁吐人。”

2、《本草经疏》:“脾胃寒薄,性不喜食冷,易泄无渴者勿服。”

【用量参考】

内服:煎汤,9-15g;研末,3-6g;或捣汁;或入丸、散。

外用:适量,捣敷、煎水熏洗或含漱。

【附方】

1、治咽喉肿塞,痰涎壅滞,喉肿水不可下者。地菘捣汁,鹅翎扫入,去痰最妙。(《伤寒蕴要》)

2、治缠喉风,不问阳闭、阴闭,如急病内外肿塞,辄至不救者。蚵坡草(嫩者)半两,铜青二钱, 大黄、 猪牙皂角各半两。上为细末,以白梅肥润者,取肉烂捣,一处捣匀,每两作十五丸。每用以新绵裹,口中含化,咽津,有顽涎吐出。若病得两日后,难开。(《百一选方》千两金丸)

3、治黄疸型肝炎。鲜天名精全草120g, 生姜3g,水煎服。(《浙江药用植物志》)

4、治疟疾。天名精全草60g,龙芽草18g,爵床15g。水煎,早、晚饭前各服1次。(《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5、治吐血疾。皱面草不以多少,为细末。每服一二钱,用茅花泡汤调服,不以时候。(《履巉岩本草》)

6、治恶疮。捣地菘汁服之,每日两三服。(《孟诜必效方》)

7、治疔疮肿毒。 鹤虱草叶、浮酒糟。同捣敷。(《集效方》)

【临床报道】

1、治疗急性乳腺炎:

天名精与 松香粉分别内服与外用,共治疗34例哺乳期患者,发病时间为1-5日。结果:治愈29例(乳房疼痛消失,体温恢复正常,红肿硬结消散,不留后遗症),有效3例(形成脓肿,切开引流)。其中1日治愈者11例,2日治愈者12例,3日治愈者5例,4日治愈者1例。服药后有5例出现恶心、 呕吐,药中加糖后缓解;4例有轻度皮肤过敏。使用方法:取鲜天名精全草150-200g,加水煎至300-400ml,分3-4次服,或当 茶饮,每日1剂。同时用吸乳器或火罐拔出患侧乳房积滞的乳汁,并取比乳房红肿硬结直径大3cm的橡皮膏(或并联的伤湿止痛膏)1块,将 松香粉均匀地撒布在橡皮膏中心部,贴敷在患处,每日更换1次。两药同用,4日为1疗程。

2、用于皮肤消毒:

用100%鲜野烟煎液作术前洗手和术野皮肤消毒,先后进行了胆囊造瘘术、腹部探查术、疝修补术、脂肪瘤切除以及割脂、埋线等中、小手术共297例,其中292例切口一期愈合,占98.3%。


番泻叶
芦荟
芒硝
密陀僧
甘遂
大戟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