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效分类】
泻下
【中药毒性】
有毒,对肾脏有损害。
【性味归经】
性味:芦荟味苦,性寒。
归经:归肺、大肠经。
【功效主治】
功效:中药芦荟有清热通便,清肝除烦,杀虫消疳。
主治:用于热结 便秘,小儿疳积,皮肤瘙痒。
【药理作用】
1、调节免疫功能
2、抗炎作用
3、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4、抗肿瘤作用
5、促进伤口愈合作用
6、泻下作用
【用法参考】
1、中药芦荟泻热通便。用于治热 便秘,尤宜于兼有肝火偏胜,证见烦燥失眠者,常与 朱砂同用,以收清热通便、泻火安神之效,如更衣丸。若肝经实热,大便燥结,兼有头痛面赤、 眩晕耳鸣、烦躁易怒,甚则 抽搐者,常与 龙胆草、 栀子、 青黛等清肝火的药物同用,如 当归龙荟丸。
2、中药芦荟既能泻热通便,又能杀虫消疳。用于小儿疳积,虫积 腹痛,兼见面黄身瘦、腹大青筋暴露、烦躁 便秘等症,常与 使君子、 党参等消积杀虫、健脾的药物同用,如肥儿丸。
3、中药芦荟外用亦有杀虫之效。用治疥癣、皮肤瘙痒之症,常与 白鲜皮、 苦参、 青蒿等同煎水外洗。治龋齿,以芦荟研末敷于局部。
【使用注意】
芦荟为刺激性峻下药,能使肠壁及盆腔充血,故月经期、妊娠期、 腹痛、痔疮、便血和 脾胃虚弱者忌用;丧失代偿力的心脏病患者以及急性肾病患者忌用芦荟。
【用量参考】
芦荟为刺激性峻下药,能使肠壁及盆腔充血,故月经期、妊娠期、 腹痛、痔疮、便血和 脾胃虚弱者忌用;丧失代偿力的心脏病患者以及急性肾病患者忌用。芦荟宜制成丸剂或散剂服用,不宜加入煎剂中 配伍应用,宜入丸剂,不入汤剂。外用适量,研末敷患处,或煎水洗。用量:1-2克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 和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