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效分类】
化瘀止血
【中药毒性】
有毒,具有肝毒性。
【性味归经】
性味:蒲黄味甘、辛、涩,性平。
归经:归肝、心经。
【功效主治】
功效:中药蒲黄有止血,化瘀,利尿通淋。
2、化瘀止血,用于各种内外 出血证。蒲黄性平,既能止血,又能化瘀,可用于各种 出血证,但以属实夹瘀者尤宜。治吐血、衄血、咯血、尿血、崩漏等,可单味冲服,亦可 配伍其他 止血药同用。治外伤 出血,可单味外敷。
3、活血祛瘀,用于瘀滞痛证。蒲黄生用能化瘀止痛,治疗心 腹痛等,常配 五灵脂同用,即失笑散。
4、利尿通淋,用于血淋。蒲黄能化瘀止血,治疗血淋。常配生地、 冬葵子同用。
【药理作用】
蒲黄含黄酮、 棕榈酸、异鼠李素、甾醇酚类等。有促凝血作用,另有报道能抑制血液凝固,抑制血小板聚集。蒲黄煎剂对子宫有兴奋作用,注射液对豚鼠、小白鼠有中期引产作用。有降压、扩张血、,增加冠脉流量、降血脂及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水烛香蒲和东方香蒲花粉含异鼠李素等黄酮类化合物,并含甾类、烷类、酸类、挥发油、氨基酸、脂肪油以及多种糖。蒲黄有促进凝血作用,能使家兔凝血时间明显缩短;或称有明显抑制血小板粘附和聚集,并有抗凝血酶Ⅱ活力的作用;生蒲黄有防止家兔食饵性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能抑制肠道吸收胆固醇,改变血脂成分;对离体及在体子宫有兴奋作用;有降血压、扩张血管,增加冠脉流量,改善微循环的作用;对免疫有抑制作用,而大剂量又能增加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对结核杆菌有抑制作用;还有利胆、解痉、抗过敏等作用。
【用法参考】
1、用于各种内外伤 出血证,如衄血、咯血、吐血、便血、尿血、崩漏及创伤 出血。蒲黄性平,既善止血,又可化瘀,止血而无留瘀之弊。对 出血证,无论属寒属热,有瘀无瘀均可应用,然尤宜于 出血而夹瘀者,可发挥止血及化瘀双重功效。现代用于产后子宫收缩不良的 出血亦有效。临床应用可单味冲服,亦可 配伍其他 止血药。若外伤 出血,可单味外掺。
2、用于产后 血瘀 腹痛及瘀血阻滞的痛经、心腹疼痛等。蒲黄活血化瘀而止痛,多用于胸、腹瘀血疼痛证,并常 配伍 五灵脂同用。现代又用于冠心病心绞痛、高脂血证等。
3、用于淋证。蒲黄利尿通淋,又可化瘀止血,故多用于血淋,小便淋涩疼痛,而有尿血者,并常与 小蓟、 栀子等药同用。
【注意事项】
蒲黄能收缩子宫,故孕妇慎用。
【用量参考】
煎服,6~15g,纱布包煎,因为轻,浮在水面不容易煎煮。外用适量。止血多炒用(生用亦可)。研末撒或调敷。散瘀止痛多生用。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 和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