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曲草

【功效分类】

止咳化痰

【性味归经】

性味:鼠曲草味甘、微酸,性平。

1、《别录》:“味酸,无毒。”

2、《本草拾遗》:“味甘,平。”

归经:归肺经。

【功效主治】

1、《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肺经。”

2、《本草正》:“昧微酸,性温。”

功效:中药鼠曲草有化痰止咳,祛风除湿,解毒杀虫。

主治:咳喘痰多,风湿痹痛,泄泻, 水肿,赤白带下,痈肿疔疮,风湿疹痒。

1、《别录》:“主痹寒,寒热,止咳。”

2、《日华子》:“调中益气,止泄,除痰,压时气,去热嗽。”

3、《履峻岩本草》:“大治脾胃作疼。”

4、《品汇精要》:“治形寒饮冷,痰嗽,经年久不瘥者。”

5、《本草正》:“大温肺气,止寒嗽,散痰气,解风寒寒热,亦止泄泻。铺艾卷作烟筒用,熏久嗽尤效。”

6、《纲目拾遗》:“治囊风湿痒,煎汤洗;愈儿疳,梅疮,下疳,同 甘草煎洗。”

7、《天宝本草》:“除虫,定痛。治惊风,诸般气滞。”

8、《现代实用中药》:“治非传染性溃疡及创伤,内服为降压剂及胃溃疡之治疗药。”

9、《南京民间药草》:“泡酒服,治筋骨痛。”

【药理作用】

鼠曲草煎剂灌胃对实验性慢性支气管炎合并 咳嗽的小鼠有镇咳作用。鼠曲草煎剂对金黄色 葡萄球菌、宋内痢疾杆菌有抑制作用。

【用量参考】

内服:煎汤,6-15g(鲜品加倍);研末或浸酒。外用:适量,煎水洗或捣敷。

【附方】

1、治一切 劳嗽,壅滞胸膈 痞满。 雄黄、佛耳草、 鹅管石、 款冬花各等分。上为末。每服用药一钱,安在炉子上焚着,以开口吸烟在喉中。(《宣明论方》焚香透膈散)

2、治一切 咳嗽,不问新旧,喘顿不止,昼夜无时。 款冬花二百枚, 熟地黄(干)二两,佛耳草五十枚。上焙干为粗末。每次二钱,装猛火于香炉中烧之,用纸作筒子,一头大,一头小,如粽样,安在炉上,以口吸烟尽为度,即以清 茶咽下,有痰涎吐之。(《普济方》引《陈氏经验方》三奇散)

3、治慢性气管炎。

1、鼠曲草、 款冬花、 杏仁、 前胡各9g, 浙贝母3g, 麻黄3g。水煎服。(《全国中草药汇编》)

2、佛耳草45g,单叶铁线莲14g。水煎,煎液浓缩成稠膏,加适量糊精、糖精拌匀烘干,制粒,为1包量。每次半包,每日2次,10日为1疗程。(南药《中草药学》)

3、佛耳草、蕺菜各30g,炙 地龙12g,炙 百部12g, 车前草30g。上药浓煎为50ml,为1日量,分2次服,10日为1疗程。(《实用中医内科手册》佛蕺合剂)

4、治支气管炎、哮喘。

1、鼠曲草、 款冬花各60g,胡桃肉、 松子仁各120g。水煎混合浓缩,用白 蜂蜜50g作膏。每次服1食匙,每日3次。(《安徽中草药》)

2、支气管炎、寒喘:鼠曲草、黄荆子各15g, 前胡、云雾草各9g,天竺子12g,荠根30g。水煎服,连服5日。一般需服1个月。(《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5、治筋骨痛,脚膝肿痛,跌打损伤。鼠曲草30-60g,水煎服。(《湖南药物志》)

6、治 脾虚浮肿。鲜鼠曲草60g,水煎服。(《福建中草药》)

7、治赤白带下。

1、鼠曲草、 凤尾草各9g,椿根白皮、 鸡冠花各15g, 白果10枚(杵碎)。水煎服。(《安徽中草药》)

2、鼠曲草、 凤尾草、 灯心草各15g,土 牛膝9g。水煎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8、治高血压。

1、鼠曲草12g, 钩藤9g, 桑寄生9g。水煎。日服2次。(《沙漠地区药用植物》)

2、鼠曲草、 决明子、炒 桑枝各15g。煎水。代 茶饮。(《安徽中草药》)

3、鼠曲草6g,草决明9g, 夏枯草9g。水煎服。(《青岛中草药手册》)

9、治雀眼夜盲,迎风流泪,羞明。鲜清明菜60g。和 糯米煮稀饭,或同羊肝炒食。(《食物中药与便方》)

10、预防肝炎。鲜鼠曲草30g。水煎,加 红糖15g,于每年春初服。(《全国中草药汇编》)

1、1、治毒疔初起。鲜鼠曲草合冷饭粒及食 盐少许捣敷。(《泉州本草》)

1、2、治臁疮(下肢溃疡)。以清明菜煎汤洗涤,并作温湿罨敷剂,1日换药3次。(《食物中药与便方》)

1、3、治风疹。鼠曲草240g。水煎汁,擦身。(《青岛中草药手册》)

1、4、治外伤 出血。鼠曲草研末,外敷。(《沙漠地区药用植物》)


五味子
山茱萸
乌梅
麻黄根
浮小麦
小麦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