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

【来源】

小麦,中药材名。本品为禾本科植物小麦的种子或其面粉。

【性味归经】

甘,凉。

①《别录》:甘,微寒,无毒。面温。

②孟诜:平。

③《本草拾遗》:皮寒,肉热。

④《纲目》:新麦性热,陈麦平和,小麦面甘,温。

入心、脾、肾经。

①《本草经疏》:入手少阴经。

②《本草经解》:入足少阴肾经,足太阴脾经。

【功能主治】

养心,益肾,除热,止渴。治脏躁,烦热,消揭,泄利,痈肿,外伤出血,烫伤。

①《别录》:除热,止燥渴,利小便,养肝气,止漏血,唾血。

②《本草拾遗》:小麦面,补虚,实人肤体,厚肠胃,强气力。

③《纲目》:陈者煎汤饮,止虚汗;烧存性,油调涂诸疮,汤火灼伤。小麦面敷痈肿损伤,散血止痛。生食利大肠,水调服止鼻衄、吐血。

④《医林纂要》:除烦,止血,利小便,润肺燥。

⑤《本草再新》:养心,益肾,和血,健脾。

【用法用量】

内服:小麦煎汤,30~60g;或煮粥。小麦面冷水调服或炒黄温水调服。外用:小麦炒黑研末调敷。小麦面干撒或炒黄调敷


葶苈子
白果
银杏叶
胡颓叶
胡颓子
胡颓根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