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效分类】
祛风湿
【性味归经】
性味:鬼针草味苦,性微寒。
1、《本草拾遗》:味苦,平,无毒。
2、《药性考》:寒。
3、《青岛中草药手册》:微寒。
归经:归肝、肺、大肠经。
【功效主治】
功效:中药鬼针草有祛风除湿,清热解毒,活血消肿。
主治:风湿痹痛,咽喉肿痛,泄泻痢疾,黄疸,肠痈,疔疮肿毒,蛇虫咬伤,跌打损伤。
1、《本草拾遗》:"主蛇及 蜘蛛咬,杵碎敷之,亦绞汁服。"
2、《纲目》:"涂蝎虿伤。"
3、《药性考》:"疗虫伤,风热烦躁。"
4、《福建民间草药》:"散瘀消肿,截疟退热,止泻除痢。"
5、《江苏省植物药材志》:"捣汁敷,止血。"
6、《中国药用植物图鉴》:"治痢疾,咽喉肿痛,噎膈反胃,贲门痉挛及食管扩张等症,有解毒、止泻、解热功效。近用治盲肠炎。"
7、《杭州药用植物志》:"强壮剂,活血,通经。"
8、《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祛风湿。"
9、《全国中草药汇编》:"清热解毒,祛风活血。主治上呼吸道感染,咽喉肿痛,急性阑尾炎,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胃肠炎,消化不良,风湿关节疼痛,疟疾;外用治疮疖,毒蛇咬伤,跌打肿痛。"
【药理作用】
1、抗炎作用:
鬼针草中的聚乙炔类化合物能明显抑制 巴豆油诱发的小鼠耳廓肿胀及蛋清性足肿胀,降低大鼠棉球肉芽肿重量,还能显著抑制小鼠毛细血管通透性和 醋酸致炎大鼠的白细胞游走。鬼针草中的黄酮结晶也有较好的抗炎作用。
2、镇静、镇痛作用:
小花鬼针草注射液腹腔注射能显著延长小鼠戊巴比妥钠睡眠时间,明显减少自主活动次数,并与氯丙嗪呈协同作用,与苯丙胺有拮抗作用。扭体法及热板法实验表明有一定的镇痛作用。
3、对消化系统作用:
鬼针草皮下注射能明显减少大鼠胃液分泌量,降低胃液pH值、游离酸浓度,抑制小鼠肠道对炭末的推进作用,对大鼠实验性胃溃疡有保护作用,并能降低小鼠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率。
4、抗癌作用:
鬼针草的多种提取物对体外培养的HL60、V937白血病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以聚乙炔类化合物作用最佳。
5、降血脂及抗血栓作用:
鬼针草和小花鬼针草混合水浸膏灌胃可明显降低雄性大鼠Ch和β脂蛋白,给大鼠静脉注射可明显抑制实验性动脉血栓形成。
【注意事项】
《泉州本草》:“孕妇忌服。”
【用量参考】
内服:煎汤,15-30g(鲜品加倍);或捣汁。外用:适量,捣敷,煎水熏洗或捣汁涂。
【附方】
1、治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 臭梧桐、粘身草各120g。水丸。每服9g,开
水送服,每日2次。(《中国沙漠地区药用植物》)
2、治偏头痛。鬼针草30g, 大枣3枚。水煎煮,温服。(《江西草药》)
3、治急性胃肠炎。刺针草15-307, 车前草9g。水煎服。 呕吐加 生姜5片, 腹痛加酒曲2个。(《全国中草药汇编》)
4、治小儿单纯性消化不良。刺针草鲜草3-5株,水煎浓汁,连渣放在桶内,趁热熏洗患儿双脚,一般熏洗3-4次,每次熏洗约5分钟。1-5岁熏洗脚心,6-15岁熏洗到脚面,腹泻严重者,熏洗部位可适当上升至腿。(《全国中草药汇编》)
5、治胃气痛。鲜鬼针草全草45g,和 猪肉120g同炖,调黄酒少许,饭前服。(《泉州本草》)
6、治痢疾。鬼针草柔芽1把。水煎汤,白痢配 红糖,红痢配 白糖,连服3次。(《闽东本草》)
7、治急性黄疸型传染性肝炎。鬼针草100g, 金钱草60g。水煎服。(《全国中草药汇编》)
8、治急性肾炎。鬼针草叶15g(切细)。煎汤,和 鸡蛋1个,加适量 麻油或 茶油煮熟食之,日服1次。[《福建中医药》1961,6(2):19]
9、治尿血便血。鲜鬼针草叶15-30g,煎汤服。(《泉州本草》)
10、治阑尾炎。鬼针草15-30g(鲜草45g),煎液内服;或加 冰糖、 蜂蜜。如加牛乳180g同服,疗效更佳。[《福建中医药》1959,(3):8]
1、1、治疖肿。刺针草全草剪碎,加75%乙醇或 白酒浸泡2-3天后,外搽局部。(《全国中草药汇编》)
1、2、治蛇伤、虫咬。鲜鬼针全草60g,酌加水,煎成半碗,温服;渣捣烂涂贴伤口,日如法2次。(《福建民间草药》)
1、3、治汤火烫伤。鬼针草鲜叶,捣汁涂之。(《泉州本草》)
1、4、治气性坏疽。鲜鬼针草全草,冷水洗净,水煎汤熏洗。(《福建民间草药》)
1、5、治跌打损伤。鲜鬼针草全草30-60g(干品减半)。水煎,另加黄酒30g,温服,日服1次,一般连服3次。(《福建民间草药》)
1、6、治金疮 出血。鲜鬼针草叶,捣烂敷创口。(《泉州本草》)
【临床报道】
1、预防感冒、流感 野菊花30g,鬼针草60g(鲜品倍量),浓煎至50-100ml,每周1次,连续服用。共用于248例,经5个月观察,在有严重流感疫情的情况下,只发生普通感冒3例,发病率为1.2%。对照组206例,发生流感5例,普通感冒8例,发病率为6.3%。
2、治疗小儿腹泻40%鬼针草糖浆口服,每次10-15ml,每日3次,服药期间均不并用抗生素,个别病例加用艾灸肚脐,有脱水者给予补液。共治疗39例患儿,总有效率为76.9%,痊愈的20例多在服药后4日内大便次数与性质恢复正常。从中医辨证分型看,本药似对 脾虚泻(相当于迁延性或慢性消化不良)效果较好,而对湿热泻(相当于肠炎)效果略差。
3、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黄牛木叶60g,鬼针草全草60g,水煎至300ml,成人每次口服150ml,每日2次,儿童酌减。20日为1疗程。共观察43例,治愈39例,好转4例。治愈率为90.7%,治愈时间平均26.6日。另设对照组,使用静滴 葡萄糖注射液加维生素C,肌注肝精和维生素B12,口服肝泰乐、肝维隆等。观察40例,治愈25例,好转15例;治愈率为62.5%,平均治愈时间为40.3日(28-43日)。经统计学处理,两组疗效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观察结果表明,黄牛木叶和鬼针草能提高急性黄疸型肝炎的治愈率,并缩短治愈时间。
4、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用20%-40%鬼针草液直流电透入法。令患者仰卧,将鬼针草液浸湿二极衬垫,置于作用极100-200cm极板上,放在下腹部耻骨联合上缘,接阳极;非作用极150-250cm二极板置于腰骶近肛门部,接阴极。电流强度10-30mA,以患者能忍受为限。每次20分钟,每日1次,7-14次为1疗程。每疗程结束后休息7日再行下一疗程。治疗106例,痊愈26例,好转71例,无效9例,有效率为91.4%。经7-14次治疗后,绝大多数患者排尿异常、尿道流白色分泌液、以及腰部、下腹部、耻骨上、腹股沟疼痛等症状均不同程度好转,尤以排尿异常和尿道流白色分泌液改善最著。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 和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