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黛

【功效分类】

清热解毒

【中药毒性】

有毒,具有肝毒性。

【性味归经】

性味:青黛味咸,性寒。

归经:归肝、肺经。

【功效主治】

功效:中药青黛有清热解毒,凉血消斑,清肝泻火,定惊。

【药理作用】

药理作用:青黛具有抗癌作用,其有效成分靛玉红,对动物移植性肿瘤有中等强度的抑制作用。对金黄色 葡萄球菌、炭疽杆菌、志贺氏痢疾杆菌、霍乱弧菌均有抗菌作用。靛蓝尚有一定的保肝作用。

【用法参考】

1、温毒发斑,血热吐衄。青黛寒能清热,咸以入血,故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消斑之效。善治温毒发斑,常与生地、生 石膏栀子等药同用,如青黛 石膏汤(《通俗伤寒论》);若治血热妄行的吐血、衄血,常与生地、 牡丹皮白茅根等药同用。

2、咽痛口疮,火毒疮疡。青黛清热解毒,凉血消肿之效。用治热毒炽盛,咽喉肿痛,喉痹者,常与 板蓝根甘草同用;若口舌生疮,多与 冰片同用,撒敷患处;用治火毒疮疡,痄腮肿痛,可与 寒水石共研为末,外敷患处,如青金散(《普济方》)。

3、 咳嗽 胸痛,痰中带血。青黛咸寒,主清肝火,又泻肺热,且能凉血止血。故主治肝火犯肺, 咳嗽 胸痛,痰中带血,常与海蛤粉同用,如黛蛤散(《卫生鸿宝》)。若肺热 咳嗽,痰黄而稠者,可配海浮石瓜蒌仁、 川贝母等同用,如青黛海石丸(《证因脉治》)。

4、暑热惊痫,惊风 抽搐。青黛咸寒,善清肝火,祛暑热,有息风止痉之功。用治暑热惊痫,常与 甘草滑石同用,如碧玉散(《宣明论方》);用治小儿惊风 抽搐,多与 钩藤牛黄等同用,如凉惊丸(《小儿药证直诀》)。

【鉴别用药】

大青叶为菘蓝叶; 板蓝根为菘蓝或马蓝的根;青黛为马蓝、蓼蓝或菘蓝的茎叶经加工制得的粉未。三者大体同出一源,功效亦相近,皆有清热解毒、凉血消斑之作用。相比较而言, 大青叶凉血消斑力强; 板蓝根解毒利咽效著;青黛清肝定惊功胜。

【注意事项】

胃寒者慎用。

【用量参考】

内服1.5~3g,青黛难溶于水,一般作散剂冲服,或入丸剂服用。外用适量。

【化学成分】

青黛含靛蓝,靛玉红,靛棕,靛黄,鞣酸,β-谷甾醇,蛋白质和大量无机 盐。

【临床研究】

据报道,青黛可用于多种疾病,如:用青黛粉15g,以 大黄水煎液冲洗后保留灌肠,治疗急性盆腔炎15例,均获痊愈(国医论坛1997,4:27);用青黛、 冰片、 沉香等研末混合, 蜂蜜调匀,置舌根部以唾液徐徐咽下,缓解食道贲门癌梗阻51例,46例有不同程度的症状改善(江苏中医,1996,2:20);用青黛与 白矾以6:1之比例组方,炼蜜为丸,口服,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125例、慢性活动性肝炎4例,临床效果显著,且未见毒副反应(新中医2000,3:41)。此外,青黛尚可治疗间接胆红素增高症、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癫痫、鼻前庭炎、消化道 出血、褥疮、睾丸炎、肛门湿疹以及老年性阴道炎等。

【不良反应】

靛玉红可引起强烈腹泻和便血。


五加皮
刺五加
骨碎补
接骨木
鹿衔草
续断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