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钩藤为 茜草科植物钩藤、大叶钩藤、毛钩藤、华钩藤或无柄果钩藤的带钩茎枝。主产于广东、广西、湖南、四川、江西、贵州等地。
【功效分类】
平肝熄风
【中药毒性】
有毒,对肾脏有损害。
【性味归经】
性味:钩藤味甘,性微寒。
归经:归肝、心包经。
【功效主治】
1. 息风止痉
用治肝热生风所致惊痫 抽搐,常与 天麻、 全蝎、 僵蚕等同用。
2. 清热平肝
用治 肝火上炎所致头痛 眩晕,常与 夏枯草、 龙胆等同用。
【药理作用】
钩藤的钩和比较嫩的藤化学成分和药效完全相同,强度相同,但如果生长了3-5年以上,藤很粗了,直径都3-5公分了,作用就要降低了。息风止痉,很多方面类似于 羚羊角,常 配伍在一起,有明显的清肝热作用,比较适合于肝热生风,但没有 羚羊角的清热解毒,所以对温热病的肝风内动它不重要。但钩藤的药性平和,微寒,适合小儿稚阳之体,相对比较清淡平和,对小儿的惊风比 羚羊角用的多。平肝。没说它平肝潜阳,就是平肝阳。对肝阳化风也类似于 羚羊角,常 配伍使用。治疗肝阳上亢兼肝热证适合。清肝热,对一般的肝热证可用。包含息风止痉或平肝的成分主要是生物碱,高热不稳定易破坏,所以汤剂煎15-20分钟即可。
钩藤含钩藤碱、异钩藤碱,有降压、抗心律失常作用。煎剂有明显的镇静作用,但无催眠作用,可降低大脑皮层的兴奋性。能抑制离体肠管,兴奋大鼠离体子宫。
1、钩藤主要含钩藤碱、异钩藤碱、柯诺辛因碱等生物碱;尚含长丹宾碱,黄酮及鞣质等。钩藤的各种制剂及总生物碱均有降血压作用;其煎剂有明显镇静,降低大脑皮层兴奋性,制止癫痫发作的作用;钩藤总碱可抑制组织胺引起的哮喘。此外,台湾产钩藤对膀胱结石有溶解作用。
2、近年来,有用钩藤煎剂、钩藤总碱片等口服,治疗高血压病,均获良效,尤对阴虚阳亢型为宜。
3、前人用钩藤时提倡用钩,认为其效较茎枝佳。而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钩藤茎枝与其钩均具有相似的降血压作用,且所含成分相似。故临床应用不必局限只用其钩。
4、钩藤品种较多,其中大叶钩藤、膜叶钩藤、毛钩藤、鹰爪风和云南钩藤五种钩藤属植物含总碱较高,可用作生产钩藤总碱的原料。
【用量参考】
煎服,3~12g。其有效成分钩藤碱加热后易破坏,故不宜久煎,一般不超过20分钟。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 和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