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水石

【功效分类】

清气泻火

【性味归经】

性味:寒水石味辛、咸,性寒。

归经:归心、胃、肾经。

【功效主治】

功效:中药寒水石有清热泻火。

【用法参考】

1、热病烦渴、癫狂。寒水石心经能清泻心火以除烦,入胃经而清泻胃火以止渴,故可用治温热病邪在气分,壮热烦渴者。常配 石膏滑石用,如三石汤(《温病条辨》)。取寒水石清泻心胃实火而可用治伤寒阳明热盛之癫狂,多配 黄连甘草用,如鹊石散(《普济本事方》);若配 天竺黄冰片等药用,可治痰热躁狂,如龙脑甘露丸(《姚僧坦集验方》)。

2、口疮、热毒疮肿、丹毒烫伤。取寒水石清热泻火之功,可用治热毒疮疡等证。若治口疮,可配 黄柏等分为末,撒敷患处,如蛾黄散(《济生方》);若治热毒疮肿,可用寒水石火煅,配 青黛等分为末,香油调搽(《普济方》);若治水火烫伤,可配 赤石脂等分为末,菜油调敷,破烂有水者,取药末撒患处,如水石散(《古方汇精》);若治小儿丹毒,可用寒水石研末,水调和猪胆汁涂之(《本草汇言》)。

【注意事项】

脾 胃虚寒者忌服。

【用量参考】

煎服,10-15g。外用适量。

【临床研究】

用寒水石配 地榆、 大黄、 冰片研细末,香油调敷,治疗带状疱疹120例,疗效显著(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01,6:362);用由寒水石、 冰片、 熊胆、 血竭组成的寒冰痔疮胶丸纳入直肠内,治疗痔疮130例,有效率为95.37%(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01,2:114)。

2、其他:寒水石《神农本草经》名凝水石,据考证应为 芒硝的天然结晶体。但近代所用之寒水石,在北方多为红 石膏(主含硫酸钙),在南方多为方解石(主含碳酸钙)。


紫菀
款冬花
川贝母
浙贝母
黄荆子
满山红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