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

【功效分类】

化瘀止血

【性味归经】

性味:三七味辛、甘、微涩,微苦,性温。

归经:归肝、心、胃经。

【功效主治】

功效:中药三七有止血,活血化瘀,化瘀止痛时止血不留瘀,适合瘀血引起的 出血证。少量加凉血止血,尤其收敛止血,也会止血不留瘀,所以应用范围可扩大,要注意其温性较明显,热势较重的血热妄行不适合。活血止痛或化瘀止痛。包括跌打损伤、妇科痛经、产后瘀血 腹痛、甚至疮痈肿痛、风湿痹证有瘀血的等都可用其化瘀止痛。但重要的是治疗外伤的瘀血疼痛证。是金疮要药,金疮是刀伤,它能全面针对金疮病因,没有伤口有瘀血的,化瘀止痛,且作用强。有伤口的生肌好, 出血它明显止血,且不留瘀。它还能增强外伤患者对 出血和疼痛的耐受性,李时珍说,古时杖则,打得皮开肉绽,先吃三七恶心不容易攻心,不容易休克,耐受力增加了。它补气血,滋补强壮,妇女产后用三七蒸 鸡蛋吃、炖鸡,恢复产妇气血亏虚补气血,象 人参,与 人参同科同属,植物从地上地下,从形状到气味都非常相似,含的皂苷类的成分很多是相同的,可以作为补虚药来用,气血亏虚的适用。做滋补强壮药用。

1、化瘀止血,用于各种内外 出血证,尤以有瘀者为宜。三七既能止血,又能散瘀,有止血而不留瘀,化瘀而不伤正之特点,诚为血证良药。常用治咳血、吐血、便血、尿血崩漏及外伤 出血等,单味研末内服或外用即可奏效。亦可配 花蕊石、 血余炭同用,如《医学衷中参西录》化血丹。

2、活血定痛,用于跌打损伤,瘀滞疼痛。三七能活血化瘀而消肿定痛,为伤科要药。可单味内服或外敷,或配活血行气药同用。如以疗伤止血著名的“云南白药”中,三七是主要组成药。

3、近年来以其化瘀之功,用治冠心病心绞痛,缺血性脑血管病、脑 出血后遗症等,均有较好疗效。

【药理作用】

三七含三七皂苷、黄酮苷、槲皮素、槲皮苷、β-谷甾醇。有止血作用,能缩短家兔凝血时间,止血活性成分为β-N-Z二酸酰基-L-α,β-二氨基丙酸。同时又有活血作用,有显著抗凝作用,能抑制血小板聚集,促进纤溶,并使全血粘度下降。能增加麻醉动物冠脉流量,降低心肌耗氧量,促进冠脉梗塞区侧枝循环的形成,增加心输出量并有抗心律失常作用,能扩张脑血管,增加脑血管血流量。有抗炎、镇痛、镇静、增强肾上腺皮质功能、调节糖代谢、保肝、抗衰老及抗肿瘤作用。

1、三七含三七皂甙,五加皂甙、槲皮甙、槲皮素、β-谷甾醇。止血活性成分β-N-乙二酸酰素 -L-α,β-二氨基丙酸。有止血作用,能缩短家兔凝血时间;有显著抗凝作用,能抑制血小板聚集,促进纤溶,并使全血粘度下降;能增加麻醉动物冠脉流量,降低心肌耗氧量,促进冠脉梗塞区侧枝循环的形成,增加心输出量并有抗心律失常作用;有抗炎及镇痛作用。此外还有加速消除运动性疲劳,增强体质,拮抗樟柳碱造成的记忆障碍及改善亚硝酸钠所致的记 忆巩固障碍,增加脑力和记忆力等。

2、菊叶三七为菊科植物菊叶三七的根及叶。性味甘、微苦,平。归肝、胃经。功能散瘀止血,解毒消肿。用于衄血,吐血,跌打伤痛,疮痈肿毒,乳痈等证;外敷治创伤 出血。煎服,6~10g。粉剂(根)每次1.5~3g。外用适量。

【用法参考】

1、用于体内外各种 出血。三七微涩能止血,又辛散而善化瘀止痛,药效卓著,有止血不留瘀,化瘀而不伤正的特点,对 出血兼有瘀滞肿痛者尤为适宜。单味内服或外用即可奏效,亦可 配伍入复方用。于收敛止血、温经止血等方中酌加三七,既可助其止血之效,又可防其留瘀之弊。

2、用于跌打损伤等瘀血阻滞所致的外科瘀血疼痛证。三七活血化瘀而且止痛力强,治疗跌打损伤,不论有无 出血,均有良效,故为伤科要药。可单味内服或外敷。或 配伍活血疗伤止痛之品。现代还用治冠心病心绞痛及其他多种内科、妇科瘀血证,均有一定疗效。

3、三七还有较好的滋补强壮作用,《本草新编》称其“止血而兼补”,《本草纲目拾遗》引刘仲旭云“其功大补血”。民间常以之与母鸡或 猪肉同炖,可收补气益血之效,尤多用于产后或久病体虚者。

【注意事项】

三七活血散瘀,故孕妇慎用。三七性温,故血热妄行,或 出血而兼有阴虚口干者,不宜单独使用,须配凉血 止血药或滋阴清热药同用。丸散剂比汤剂好。

【用量参考】

多研末服,每次1~1.5g,或入丸散;煎服,3~10g;外用适量,研末外掺或调敷。


拳参
梓白皮
铃兰
鸡骨草
千金藤
罗布麻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