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效分类】
活血化瘀
【中药毒性】
有毒,
【性味归经】
性味:八角莲味苦、辛,性凉。有毒。
1、《本经》:"味辛,温。"
2、《本草经集注》:"味甘,温,有毒。"
3、《药性论》:"味苦。"
4、《本草汇言》:"性沉而阴,味辛而烈。"
5、《广西中药志》:"甘、苦、微辛,性凉,无毒。入肺经。"
归经:归肺、肝经。
【功效主治】
功效:中药八角莲有化痰散结,清热解毒,祛瘀消肿。
主治:痰饮 咳嗽,咽喉肿痛,痄腮,瘰疬瘿瘤,痈肿疔疮,毒蛇咬伤,跌打损伤,风毒麻痹,乳癌。
1、《本经》:"主辟恶气,逐邪,解百毒。"
2、《别录》:"疗 咳嗽喉结,风邪烦惑,失魄妄见,去目中肤翳,杀大毒。"
3、《药性论》:"主劳疾传尸,瘦疾。"
4、《纲目》:"下死胎,治邪疟,痈疽,蛇毒。"
5、《本草汇言》:"攻湿积,散瘀血。"能攻散结痰、结气、结血等疾。"
6、《本草从新》:"治麻痹风毒,打扑瘀血停积。"
7、《广西中药志》:"清热化痰,解蛇虫毒。治肺热痰咳,虫蛇咬伤,单双蛾喉痛。"
8、《四川中药志》(1960年版):"追风散毒,杀虫。治劳伤吐血,腰痛,口喉鼻痛,疥癣白秃。"
9、《福建药物志》:"治哮喘,胆囊炎,胆石症,小儿惊风,癫痫,无名肿毒,背痈溃破,颈淋巴结核,瘿瘤。"
【药理作用】
1、对心血管的作用:
六角莲根提取物对离体蛙心有兴奋作用,可致心律不齐,并最终停止于收缩期;对兔耳血管有舒张作用,对小肠血管及肾血管有轻度收缩作用。
2、对平滑肌的作用:
六角莲根提取物对兔离体小肠平滑肌有抑制作用,但对兔和豚鼠离体子宫有兴奋作用。
3、抗病毒作用:
八角莲中药水溶性提取物除川八角莲外均对单纯疱疹病毒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4、毒性:
从六角莲分离的一种树脂有毒,家兔口服后引起腹泻,猫用后致 呕吐、腹泻及死亡。
【注意事项】
体质虚弱者慎服,孕妇禁服。
1、《本草经疏》:“凡病属阳,阳盛热极及烦惑失魄妄见者不可用。”
2、《本草从新》:“其气猛悍,能开通壅塞,痛淋立止,虚人慎之。”
【用量参考】
内服:煎汤,5-12g;磨汁,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磨汁或浸 醋、酒涂搽;捣烂敷或研末调敷。
【附方】
1、治痰咳。八角莲12g, 猪肺100-120g,糖适量。煲服。(《广西中药志》)
2、治气血痰饮,积胀成蛊。鬼臼一斤(切片), 生姜二两, 白矾五钱。泡汤浸二日,再用酒煮,捣烂成膏。 巴豆肉三钱(去油), 沉香、 蟾酥各五钱,俱为末。和入为丸,如黍米大。每早晚各服二三十丸,白汤送下。(《本草汇言》)
3、治喉蛾。白八角莲(研为细末)0.6g,加 薄荷0.3g,吹入喉中。(《贵州草药》)
4、治瘰疬。八角莲30-60g,黄酒60g。加水适量煎服。(《湖南药物志》)
5、治淋巴结炎、腮腺炎。八角莲,以烧酒磨汁,外敷患处。(南药《中草药学》)
6、治瘿瘤。鬼臼(切片,姜汁浸)、 海藻、 昆布、 海带(俱用热水洗净)、海粉(水飞过)、 海螵蛸各二两, 甘草一两,海螺一个(火烧 醋炙,如颈下摇者用长螺,颈不摇者用圆螺)。共为极细末,炼蜜丸,如梧子大。每晚临睡时口中噙化一丸。(《本草汇言》)
7、治无名肿毒。白八角莲、野葵、 蒲公英各等分。捣烂,敷患处。(《贵州草药》)
8、治带状疱疹,单纯性疱疹。八角莲根研末, 醋调涂患处。(《广西中草药》)
9、治毒蛇咬伤。八角莲9-15g。捣烂,冲酒服,渣敷伤处周围。(《广西中草药》)
10、治跌打损伤,风湿痹痛。八角莲3-9g。水煎,兑酒服。(南药《中草药学》)
1、1、治胃痛。白八角莲、 山慈菇、矮霸王各3g。研末兑酒,分3次吞服。(《贵州草药》)
1、2、治乳腺癌。八角莲、黄杜鹃各15g,紫背天葵30g。加 白酒500g,浸泡7日后,内服外搽。每服9g,每日2-3次。(《全国中草药汇编》)
1、3、治体虚气弱,神经衰弱,痨伤 咳嗽,虚汗盗汗。八角莲9g,蒸鸽子或炖鸡、炖 猪肉250g服。(《贵阳民间药草》)
1、4、治脱肛。八角莲根10g。将药切细,用甜酒煎熬内服,一次服完。(《贵州民间方药集》)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 和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