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效分类】
活血化瘀
【性味归经】
性味:鼠妇味酸、成,性凉。
1、《本经》:“味酸,温。”
2、《别录》:“微寒,无毒。”
3、《纲目》:“厥阴经药。”
4、《本经逢原》:“酸、咸。”
归经:归肝、肾经
【功效主治】
功效:中药鼠妇有破瘀通经,熄风镇惊,利水解毒。
主治:瘕瘕,疟母, 血瘀经闭,惊风口噤,小便不通,喉痹喘急,牙齿疼痛,诸疮虫毒。
1、《本经》:"主气癃不得小便,妇人月闭血瘕,痫,痉,寒热,利水道。"
2、《日华子》:"通小便,能堕胎。"
3、《纲目》:"治久疟寒热,风虫牙齿疼痛,小儿撮口惊风,鹅口疮,解射工毒、 蜘蛛毒,蚰蜒入耳。"
4、《本草求原》:"主寒热瘀积,湿痰,喉症,惊痫,血病,喘急。"
5、《本草述录》:"善通经脉,能化癥瘕,治痎疟日久结为疟母,以其破血而消坚也。"
【药理作用】
1、镇痛作用:
普通卷甲虫水提物小鼠灌胃或腹腔注射有明显的镇痛作用。大剂量鼠妇水煎剂口服对多种重度癌痛有镇痛作用。
2、抗麻风作用:
鼠妇经用氯仿、乙醇、丙酮、乙醚精制做成溶液或片剂,口服或外用,可治疗麻风病。
【注意事项】
孕妇及体虚无瘀者禁服。《品汇精要》:“妊娠不可服。”
【用量参考】
内服:煎汤,3-6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附方】
1、治经闭。鼠妇3g, 赤芍12g, 桃仁9g, 红花9g, 丹参15g。水煎服。(《山东中草药手册》)
2、治疟病。鼠妇、豆豉二七枚。合捣,令相和。未发时服二丸,欲发时服一丸。(《肘后方》)
3、治小儿撮口及发噤。鼠赖虫,绞取汁,与儿少许服之。(《圣惠方》)
4、治产后小便不利。鼠妇七枚。熬为屑,作一服,酒调下。(《千金方》)
5、治血淋。鼠妇9个。焙干研细末。1次服下,日2次。(《吉林中草药》)
6、治牙齿虫蛀有孔疼痛。湿生虫一枚,绵裹,于蛀疼处咬之。(《圣惠方》)
7、治痈肿疖毒,出脓疼痛。湿生虫五十枚(焙干), 小麦五十粒, 麝香半钱匕。上为末。每用一字,红在疮内。(《圣济总录》追脓散)
8、治蚰蜒入耳。湿生虫,研如泥,摊在纸上,捻成纸捻,安耳中即出。(《卫生宝鉴》)
9、治手术后疼痛。鼠妇虫洗净,温水杀死,干燥,研细,过筛,加入淀粉和糖,使成100%散剂,分装胶囊,每粒含鼠妇0.1g。每次服2-4粒。(《全国中草药新医疗法展览会资料选编,外科》)
10、治肝癌剧痛。鼠妇干品60g,加水适量,水煎2次,取汁240ml,混合后每日分4次口服。服药期间禁酸、辣、腥。[《陕西中医》1986,(11):512]
【临床报道】
1、治疗食管、贲门癌梗阻:
开管散(鼠妇、青礞石各等量,共研细末)每次1-2g,每日4-6次,放舌根部含服,不用水冲服。治疗48例,明显缓解(完全梗阻到可进半流质饮食,并持续2星期以上)者,食管癌22例,贲门癌15例;部分缓解(完全梗阻转可进流汁)者,食管癌4例,贲门癌2例;无效者,食管癌3例,贲门癌2例。
2、治疗口腔炎等:
活鼠妇30-40个,置瓦上焙干研末,加 冰片少许,装瓶密封。取药末吹患处(尽量不吞下),每日2-3次。共治口腔炎、扁桃体炎、牙龈炎等250余例,一般在3-5日内治愈。
3、治疗各种赘疣:
鲜活鼠妇研烂至汁出,直接涂抹患处,每日1次。平均每个扁平疣用1-2枚,寻常疣、鸡眼每个用1-5枚,反复涂擦至汁尽为止。治寻常疣45例,痊愈38例,好转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2.8%。治扁平疣30例,痊愈19例,好转6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3.3%。治鸡眼80例,痊愈68例,好转8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5%。其中用药1-5次痊愈者45例,5-10次痊愈者18例,10次以上痊愈者5例。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 和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