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效分类】
抗肿瘤
【中药毒性】
有毒,具有肝毒性。
【性味归经】
性味:黄药子味苦,性寒。有毒。
归经:归脾、肝经。
【功效主治】
功效:中药黄药子有消痰散结,清热解毒。
消痰散结,用于瘿瘤、瘰疬、痰核,且对瘿瘤的消散作用强于 昆布、 海藻,但它有毒,对消化道引起腹泻,恶心 呕吐,量大时长队肝肾功能有损害,所以用的少。清热解毒,没有实用价值。
【药理作用】
1、黄药子含多种甾体皂甙、呋喃去甲基二萜类化合物、碘、鞣质、蔗糖、淀粉等。其含碘对缺碘所致甲状腺肿有一定治疗作用;水煎剂有兴奋子宫、抑制离体肠肌作用;流浸膏有止血作用,对肿瘤细胞有抑制作用。此外,水浸液对多种皮肤真菌、金黄色 葡萄球均有抑制作用。
2、黄药子的毒性反应,轻者出现口舌烧灼痛、流涎、恶心 呕吐、瞳孔缩小;重者出现呼吸困难,心脏麻痹而死亡。
3、近年来,临床有用黄药子 配伍其他有抗肿瘤作用的药,治疗甲状腺、食道、鼻咽、肺、肝、胃、直肠等多种肿瘤者。亦有用以治 咳嗽、 气喘、百日咳等呼吸道感染者,认为有镇咳效果。
【用法参考】
1、用于瘿瘤。黄药子能消痰散结以消瘿,其作用较强,故可单用,亦可与前述消痰散结之品 配伍使用。
2、用于热毒所致疮疡肿毒,咽喉肿痛,毒蛇咬伤等。黄药子尚有清热解毒之功。单用或 配伍 连翘,蚤休等 清热解毒药,内服或外敷均可。
3、此外,黄药子尚有凉血止血作用,可用于血热所致吐血、衄血、咯血、便血等,常与凉血 止血药 配伍。
【注意事项】
黄药子有毒,不宜过量。若用量过大,久服可引起吐泻 腹痛等消化道反应;对肝脏有一定损害,故 脾胃虚弱及肝功障碍者忌用。
【用量参考】
煎服,5~15g;研末服1~2g。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 和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