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翘10克、滑石10克、车前子10克、黄芩10克、白茯苓10克、防风10克、荆芥10克,川连5克、木通5克、陈皮5克,枳壳6克,甘草3克
茯苓八分、泽泻八分、茵陈八分、猪苓各八分,黄芩六分、黄连六分、知母六分、天花粉六分、白术各六分,防己三分、陈皮三分、青皮三分、苍术各三分。
用法
用水二盏,加生姜、大枣,水煎服。
主治
寒湿所伤或脾虚停湿,身体重着,腰脚痠痛,面足浮肿,腹胀痞满,大便溏,小便涩,及湿疟,泄痢。
①《普济方》:寒湿所伤,身体重着,腰脚酸痛、大便溏泄,小便涩闭。
②《增补内经拾遗》:大病后。及疟痢疮疥后,脾土虚弱,一身之间,惟面与双足浮肿,早起则面甚,晚来则足甚。
③《张氏医通》:湿热痞满不食。
④《医略六书》:脾虚停湿,腰脚肿重,泄泻溺涩,脉缓者。
⑤《金匮翼》:坐卧卑湿,或冒雨露,或著湿衣而伤湿、发热恶寒、身重自汗,骨节疼痛,腰脚痹冷。
⑥《中国医学大辞典》:伤食兼湿。
方论选录
《医略六书》湿滞伤睥不能健运,而湿流关节,气闭不行,故腰脚肿重,泄泻溺涩焉,苍术燥湿强脾,厚朴散滞消肿,陈皮理气和中,藿香温中快胃,白术燥脾湿以健中,半夏理脾湿以醒胃,茯苓渗脾湿,甘草缓中州,生姜以温散寒湿也,使湿散脾强,则肿退泻除,而小便亦利矣。此除湿健中之剂,为湿滞伤脾肿泻之专方。
彭怀仁编《中医方剂大辞典精选本-下册》,南京中医药大学,1999,P1457;除湿汤[玉案]
栝蒌牛蒡子汤(《医宗金鉴》)
下乳涌泉散(《清太医院配方》)
加味乌药汤(《济阴纲目》)
厚朴姜夏甘草人参汤(《伤寒论》)
清肝解郁汤(《证治准绳》)
香附旋覆花汤(《温病条辨》)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 和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