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蒂散方[伤寒]
Powder of Pedicellus Melo
(from Treasise on Exogenous Febrile Diseases)
组成
用法
二味为细末,取2-3克。另以香豉一勺,用热汤七勺,煮作稀粥,去滓取汁。和散顿服之。不吐者,少少加,得快吐,止后服。诸亡血虚家不可与之。
方解
瓜蒂苦寒,祛湿除热而有催吐的作用,与赤小豆协力以逐湿热,饮之以香豉汁更有助于涌吐也。
仲景论述解析
《伤寒论》第166条:病如桂枝证,头不痛、项不强、寸脉微浮、胸中痞硬、气上冲喉咽不得息者,此为胸中有寒也,当吐之,宜瓜蒂散。解析:病如桂枝证,即指寸脉微浮、气上冲喉咽而言,但头不痛,项不强则知非桂枝汤证。病实于上,故胸中痞硬,而脉亦应之寸微浮。气上喉咽不得息,乃病有欲上越之机,与桂枝汤证的气上冲亦形似而实非。胸中有寒,是说胸中有寒水之毒,不是虚寒之寒,故宜以寒性的催吐剂如本方者吐之。《伤寒论》第324条:少阴病,饮食入口则吐,心中温温欲吐,复不能吐。始得之,手足寒、脉弦迟者,此胸中实,不可下也,当吐之;若膈上有寒饮,干呕者,不可吐也,当温之,宜四逆汤。解析:少阴病,始得之,而手足寒脉弦迟,有以里虚有寒的表现,其人饮食入口则吐,不饮食则亦心中温温欲吐,但又不能吐,显然是病有自里上越之机,肯定此为胸中实,气机受阻使手足寒、脉弦迟,而呈少阴病的外观,故当顺其势以本方吐之,不可用下法。若其人只干呕,既不饮食入口则吐,亦无心中温温欲吐、但又不能吐者,则确为里虚有寒饮,慎不可吐之,而宜以四逆汤温之。按:此述四逆汤证与本方证的鉴别法,甚重要,须知。《伤寒论》第355条:病人手足厥冷,脉乍紧者,邪结在胸中,心下满而烦,饥不能食者,病在胸中,当须吐之,宜瓜蒂散。解析:邪结在胸中,血气受阻,故手足厥冷而脉乍紧。邪自里以上迫,故心下满且烦、饥而不能食,此病在胸中,当吐之,宜瓜蒂散。《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第24条:宿食在上脘,当吐之,宜瓜蒂散。解析:胃有上脘、中脘、下脘之分,中医谓心下部(即剑突下)为中脘,此以上为上脘,此以下为下脘。宿食当下之,但逆迫于上脘心下逆满,而有欲吐之情者,当吐之,宜瓜蒂散。
临证思考
书中吐剂只此一方,而具体论治亦只此数条,但于吐法中更可清楚地看到,中医辨证施治是适应机体抗病机制的一种原因疗法。若胸中痞硬、气上冲喉咽不得息者;若胸中满而烦,饥不能食者;若饮食入口则吐,心中温温欲吐而复不能吐者,皆为本方应用的要症,实际也是胃家实邪实在上阳明病。这些都是机体驱赶病邪于胸中,欲吐出的一种病理反应。
辨证要点
胸脘满闷、欲吐而不能吐者。瓜蒂散来源:《伤寒论》组成:瓜蒂(1) 赤小豆(1)用法:将药研细末和匀,每服1-3克。功用:涌吐痰涎宿。主治:误食毒物等。药理作用:催吐,免疫,护肝作用,毒性及副作用。临床运用:肝炎,毒药物中毒,痰食停留。瓜蒂散《伤寒论》
组成
功用
涌吐痰食。主治痰涎或宿食停留上脘,症见胸中痞硬、烦躁不安、欲吐出才能舒服者。
配伍
瓜蒂味苦,功专催吐,单用即有效果,为本方之主药;但瓜蒂苦寒有毒,易伤胃气,故又选用赤小豆、淡豆豉等榖类之品,取榖气以保胃气,使之快吐而不伤正气,且淡豆豉轻清宣泄,兼能宣解胸中邪气,并助瓜蒂以涌吐。
运用
1.本方除涌吐痰涎、宿食外,对于误吃毒物(3小时之内),尚停留于胃脘,症见胸脘胀闷、恶心呕吐、欲吐出为快者。可急用本方吐出毒物,以免加深毒物的吸收。但对有腐蚀作用的毒物(如斑蝥、砒石、巴豆等)则忌用吐法。2.服本方而未吐者,宜用洁净之羽毛或筷子以探喉取吐;但若吐而不止,有伤气耗津之势者,可服冷粥或姜汁以止呕。3.呕吐易伤胃气。因此,本方只适于上焦有实邪(有形实邪如痰涎、宿食、毒物)且有上越之势,体壮病急者。吐后则宜调理胃气。4.癫痫、精神分裂症、躁狂抑郁性精神病等见有痰涎壅盛属于邪实病急者,均可用本方治之。
杞菊地黄丸(《医极》)
麦味地黄丸(《医极》)
归芍地黄丸(《症因脉治》)
加减地黄丸(《原机启微》)
补肾地黄丸(《医宗金鉴》)
祛风地黄丸(《医宗金鉴》)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 和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