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效分类】
泻下
【中药毒性】
巴豆遂为国家规定的毒性中药管理品种,一般多用制品,因治疗量与中毒量比较接近,故应严格注意规定剂量。巴豆的巴豆油中主要含有毒性球蛋白,能溶解红血球使局部细胞坏死,内服使消化道腐蚀出血,并损坏肾脏尿血,外用过量可引起急性皮炎。
【性味归经】
性味:巴豆味辛,性热。有大毒。
归经:归胃、大肠、肺经。
【功效主治】
功效:中药巴豆有泻下冷积,逐水退肿,祛痰利咽。
主治:用于胃肠寒积,以腹冷痛,腹水臌胀,二便不利,喉痹痰阻,痈肿不溃。
【药理作用】
1、抗炎作用
2、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3、镇痛作用
4、抗肿瘤作用
【用法参考】
1、中药巴豆辛热,具峻下之性,能荡涤胃肠沉寒痼冷及宿食积滞,前入喻其有"斩关夺门"之功。用治寒邪食积阻结肠胃,心腹冷痛,剧如锥刺,甚则气急暴厥者,常以生巴豆除壳去油,与 干姜、 大黄等分为丸,即三物备急丸。对小儿乳食停积,痰多惊悸者,多制为成药应用,如保赤丸,即以巴豆 配伍 神曲、 天南星、 朱砂等药组成。
2、中药巴豆能"开通闭塞,利水谷道"。为峻下逐水退肿药。用治不蛊腹满,二便不利,可以 配伍 杏仁为丸服。近代以此配绛矾为丸服,用治血吸虫病腹水,亦有良效。
3、中药巴豆能祛痰开咽以利呼吸。用于喉痈肿痛,痰涎壅盛,气逆喘促之症,可以巴豆霜吹入喉部,引起 呕吐,排出痰涎;或通过腹泻,使梗阻消除,症状缓解。现代用治白喉及喉炎引起的咽喉梗阻,亦有良效。又,痈肿脓成未溃者,可以巴豆配 乳香、 木鳖子、蓖麻子等同研,外贴患处,能促使疮疡破溃排脓。巴豆外用,尚可治疗疥癣恶疮,可以巴豆放入 麻油中煎黑,去豆,以油调 雄黄、轻粉末,频涂疮面。
【使用注意】
体弱者及孕妇忌用。服用巴豆时,不宜食热粥、热开水等,以免加剧泻下。服巴豆后如泻下不止者,用 黄连、 黄柏煎汤冷服,或食冷粥以缓解
【用量参考】
0.15-0.3克,内服大多用巴豆霜入丸、散服。外用适量,研末或捣膏或炸油取油用。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 和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