玳瑁

【功效分类】

平肝熄风

【性味归经】

性味:玳瑁味甘、咸,性寒。

1、《绍兴本草》:“味咸,微寒。”

2、《品汇精要》:“味厚于气,阴也。”

3、《纲目》:“甘,寒。”

4、《本草汇言》:“入手少阴、足厥阴经。”

归经:归心、肝经。质重镇降。

【功效主治】

功效:中药玳瑁有平肝熄风,镇心定惊,清热解毒。

主治:阳亢 眩晕,心烦失眠,热病 神昏,谵语 抽搐,小儿惊痫,痈肿疮毒。

1、《食性本草》:"疗心风邪,解烦热。"

2、《日华子》:"破癥结,消痈毒,止惊痫。"

3、《本草衍义》:"治心经风热。"

4、《纲目》:"镇心神,急惊客忤,伤寒热结,狂言。"

5、《本草求原》:"凉血解毒,行气血,利大小肠,解蛊毒、百药毒。(治)迎风目泪。"

6、《本草用法研究》:"平肝镇惊,定心气,且入心,主血,有解毒、解热之功。"

7、《现代实用中药》:"平降血压,可为中风之预防药。"

8、《青岛中草药手册》:"治小儿 发热,惊痫痉挛,高血压,大脑炎。"

【药理作用】

玳瑁乙醇提取物在体外对鼻咽癌患者T细胞亚群的T4和T8阳性细胞有微弱调节作用。

【用法参考】

1、平肝熄风,镇心定惊:

玳瑁味甘咸性寒,质重镇降,入心肝二经,可平肝阳,熄肝风,镇心神,定惊痫,且具清热凉血之功,故常用于心肝风热内扰诸证。凡阴虚肝阳上亢之 眩晕,可与 龟甲、 牡蛎石决明、生地等 配伍,以增滋阴平肝功效。凡肝风内中,昏闷不语者,可与 朱砂雄黄麝香安息香等同用,以熄风开窍,如《圣济总录》玳瑁丸;或与 牛膝、 地龙、 石决明、 羚羊角相配,以增平肝熄风之功。凡热扰心神,心烦失眠不寐者,可与 朱砂、生地、 黄连、炒 枣仁等相伍

2、清热解毒

玳瑁性寒重镇,具有清热解毒作用,故常用于痈肿疮毒。凡火热结聚,腐肉败血,而致疔疮痈肿者,可与 金银花蒲公英紫花地丁大黄等 配伍,以增清热解毒功效。

【注意事项】

虚寒证无火毒者禁服

【用量参考】

内服:煎汤,9-15g;或磨汁;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调涂。


石见穿
八角莲
桃仁
血竭
自然铜
乳香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