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竭

【功效分类】

活血化瘀

【性味归经】

性味:血竭味甘、咸,性平。

归经:归肝经。

【功效主治】

功效:中药血竭有活血定痛,化瘀止血,敛疮生肌。

【药理作用】

水煎醇沉液能明显降低红细胞压积,缩短血浆在钙化时间,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防止血栓形成。水提液对金黄色 葡萄球菌、白色 葡萄球菌及多种致病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此外,还有一定的抗炎作用。

【用法参考】

1、跌打损伤、瘀滞心腹疼痛。血竭入血分而散瘀止痛,为伤科及其他瘀滞痛证要药。治跌打损伤,筋骨疼痛,常配 乳香没药儿茶等药用,如七厘散(《良方集腋》);治产后瘀滞 腹痛、痛经、经闭及其他瘀血心腹刺痛, 配伍 当归莪术三棱等。

2、外伤 出血。血竭既能散瘀,又能止血,止血不留瘀,适用于瘀血阻滞,血不归经的 出血病证,如外伤 出血,血痔肠风等。既可单用研末外敷患处,亦可 配伍 儿茶乳香没药等,如七厘散(《良方集腋》)。

3、疮疡不敛。血竭外用,有敛疮生肌之功,可用治疮疡久溃不敛之证,可单用血竭研末外敷,亦可 配伍 乳香没药等,如血竭散(《圣济总录》)。

【化学成分】

血竭含血竭素、血竭红素、去甲基血竭素、去甲基血竭红素及黄烷醇、查耳酮、树脂酸等成分。

【临床研究】

口服血竭粉治疗上消化道 出血,1g/次,每日4次,温开水调服。致大便隐血试验转阴后改为每日2次,每次1g。共治疗270例,有效249例,无效21例,有效率为92.2%(浙江中医杂志,1984,(7):303)。用复方血竭注射液治疗陈旧性心机梗死兼心绞痛19例,有效率84.2%(南京中医学院学报,1992,(4):216)。162)。另有用血竭粉治疗急性外痔、慢性结肠炎。


白鲜皮
白头翁
野菊花
土茯苓
千里光
漏芦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