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茶

【功效分类】

外用

【性味归经】

性味:儿茶味苦、涩,性凉。

1、《饮膳正要》:“甘、苦,微寒,无毒。”

2、《纲目》:“苦、涩,平,无毒。”

3、《本草正》:“味苦、微涩,性凉。”

归经:归心、肺经。

【功效主治】

1、《本草求真》:“入心、肺。”

功效:中药儿茶有清热化痰,生津止渴,止血定痛,收湿敛疮。

主治:痰热 咳嗽,烦热 消渴,喉痹,口疮,牙疳,咯血,吐血,衄血,尿血,便血,血痢,血崩,外伤 出血,痔疮肿痛,疮疡不敛,湿疹流水,白带过多。

1、《饮膳正要》:"去痰热,止渴,利小便,消食下气,清神少睡。"

2、《医学入门·本草》:"消血,治一切疮毒。"

3、《纲目》:"清上膈热,化痰生津,涂金疮、一切诸疮,生肌定痛,止血,收湿。".《本草正》:"降火生津,清痰涎 咳嗽,治口疮喉痹,烦热,止 消渴,吐血,衄血,便血,尿血,湿热痢血,及妇人崩淋,经血不止,小儿疳热,口疳,热疮,湿烂诸疮,敛肌长肉,亦杀诸虫。"

5、《本草备要》:"涂金疮、口疮、阴疳、痔肿。"

【药理作用】

1、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d-儿茶精可使离体兔耳血管收缩,对离体心脏则先抑制后兴奋。儿茶静脉注射可使豚鼠骨骼肌张力降低,血压下降,呼吸加快。d-儿茶精可增强酪氨酸酶活性,抑制酪氨酸脱羧酶活性,降低体内肾上腺素水平,从而起到降血压作用。

2、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儿茶精对ADP、AA和胶原诱导的兔血小板聚集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呈浓度依赖关系;儿茶精还显著抑制大鼠的血栓形成,降低TXA2含量。

3、保肝作用:

d-儿茶精对CCl4引起的肝损伤有保护作用,可使丙氨酸转氨酶明显降低,倒置的A/G逆转,增加谷胱甘肽硫转移酶活性,从而增强肝的解毒功能。d-儿茶精有降低大鼠血清和肝脏中TC的作用,并能拮抗蝇蕈碱、鬼笔碱及 醋氨酚所致的肝损害,从而具有保护肝脏的作用。另外,d-儿茶精皮下注射能改善大鼠乙醇中毒所致的肝脏生化及组织化学反应。D-儿茶精的保肝作用与其促进肝内ATP合成、溶酶体膜稳定、自由基清除、抗氧化作用以及抗内毒素、抗脂肪浸润等有关。表儿茶精的保肝作用则与其很强的清除自由基有关。

4、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儿茶对金黄色 葡萄球菌、白色 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白色念珠菌、绿脓杆菌、白喉杆菌、变形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等均有抑制作用。对人免疫缺陷病毒Ⅰ型、单纯疱疹病毒Ⅰ型等病毒以及蓝色毛癣菌、同心性毛癣菌、许兰氏黄癣菌、奥杜盎氏小芽胞癣菌、铁锈色小芽胞癣菌、羊毛状小芽胞癣菌、腹股沟表皮癣菌、红色表皮癣菌、星形奴卡氏菌等皮肤真菌也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5、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儿茶水溶液灌服能抑制空腹兔十二指肠及小肠的蠕动,促进盲肠的逆蠕动,但对大肠几乎无作用。儿茶还能使肠管张力短暂增加,具有预防胃溃疡的作用。儿茶精能显著增加犬和大鼠的胆汁流量,具有利胆作用。儿茶精还能抑制大肠内细菌的胺生成酶,阻断吲哚类物质的产生,因此有止泻作用。

6、抗癌及清除自由基作用:

儿茶精在体内可抑制多种致癌物诱导的突变,并具有清除自由基作用。儿茶精可抑制HPD加光产生的O-2对肝癌细胞膜上不饱和脂肪酸的氧化作用,使过氧化物MDA的生成显著被抑制,其抑制率随儿茶精的浓度增加而增加。儿茶精对单纯光照产生的MDA、HPD光敏反应产生的MDA以及对肝匀浆经紫外线照射产生的MDA均有抑制作用。儿茶精小剂量时,能清除由邻苯三酚自氧化产生的O-2,大剂量自身也能因自氧化产生O-2,从而影响同一系统另外的O-2的生成,显示儿茶精是一种强的氧化剂,对O-2具有极强的清除作用。此外,儿茶对艾氏腹水癌有抑制作用,还能抑制瘤细胞与纤维蛋白粘连而阻止瘤细胞扩散。

7、其他作用:

表儿茶精能使ATP、温度和浓度依赖性地促进大鼠胰岛素分泌作用增强,还可促进胰岛中DNA的合成;d-儿茶精对兔也有降血糖作用。皮下埋入儿茶可显著延迟 醋酸所致小鼠扭体反应发生的潜伏期,明显减少扭体次数,具有一定的镇痛作用。d-儿茶精可使慢性肝炎患者降低了的淋巴细胞数恢复正常。

【用法参考】

1、清热化痰,生津止渴:

儿茶味苦性凉,功能清肺热,化痰涎,生津液,止 消渴,故常用于痰热 咳嗽、烦热 消渴、喉痹等证。凡肺热喘咳者,可与细辛猪胆汁 配伍,或与黄芩桑白皮瓜蒌同用,以清肺化痰止咳。凡烦热 消渴者,可与 知母天花粉等相配,以清热生津止渴。凡喉痹咽痛者,可与 冰片、柿霜、枯矾相合,以清热润喉止痛。

2、止血定痛:

儿茶有止血定痛之功,能用于多种 出血证,尤宜于外伤 出血,临床可与 龙骨血竭、 白及等研末外敷。

3、收湿敛疮:

儿茶苦涩收敛,最善收湿敛疮,祛腐生肌,故常用于疮疡不敛、湿疹流水及妇女白带过多等证。凡痈疽溃烂久不收敛者,可与 乳香没药血竭三七等为末外掺,以祛腐生肌敛疮;若湿疮流水者,可与轻粉龙骨炉甘石同用,以收湿敛疮止痒;凡妇女白带过多者,可与 蛇床子煎汤坐浴,或与 苦参黄柏枯矾等研末外用,以清除湿杀虫止带。

《得配本草》:“得轻粉冰片,搽下疳阴疳;配.雄黄贝母,搽牙疳口疮。”

【注意事项】

寒湿之证禁服。

【用量参考】

内服:煎汤,1-3g;或入丸、散。外用:适量,研末撒或调敷。

【附方】

1、治 咳嗽。儿茶60g,细辛12g,猪胆一个。前二味药共研末,取胆汁炼熟,三味药共为丸,每丸重3g。每日4次,每次1丸,空腹含化。(《中草药新医疗法资料选编·内蒙古》)

2、治急性扁桃体炎。儿茶、柿霜各9g, 冰片0.6g,枯矾6g。共研细粉,用甘油调成糊状,涂抹患处。(《全国中草药新医疗法展览会选编·耳鼻咽喉疾病》)

3、治牙疳,口疮。孩儿茶、硼砂等分,为末搽。(《纲目》)

4、治鼻渊流水。孩儿茶末吹之。(《本草权度》)

5、治走马牙疳。孩儿茶、雄黄、 贝母等分。为末,米泔漱净搽之。(《纲目》引《积德堂经验方》)

6、治肺结核咯血。孩儿茶30g,明矾24g。共研细末。每次服0.1-0.2g,每日3次。中等量咯血(大咯血者不宜采用),每次服0.2-0.3g,每4小时1次。开水冲服。(《全国中草药汇编》)

7、治鼻衄和痔疮 出血。儿茶末外敷;或用儿茶7.5g(研末),桂皮1.5g(研末),沸水250ml,浸30分钟,滤净后外洗痔疮,或用 棉花浸药水作鼻孔压迫止血。(《中药临床应用》)

8、治上消化道 出血。儿茶、 白及、 阿胶、云南白药各等量,研成细粉。每日服药2-3次,每次3g,白水冲服。(《新医药学杂志》1978,(3):28止血粉)

9、治一切痈疽等诸毒,破烂不敛者。儿茶、 乳香、 没药各三钱, 血竭三钱,旱 三七三钱, 冰片一钱, 麝香二分。上为末,撒之。(《医宗金鉴》腐

尽生肌散)


竹茹
竹沥
柿蒂
灶心土
生姜
姜炭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