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表现】
主症:口舌生疮,红肿胀疼,齿龈出血,腐烂疼痛,流涎.
副症:舌体鲜红,肿胀疼痛,或舌体“吐异”,即舌时时吐露出口外,立即回收口内,或舌舐口唇左右动如蛇舐,掉动不停。唇燥干痛出血,兼有高热,心胸烦热,夜难成寐,面赤口渴,喜笑多语,尿黄便干;或见肌肤疮疡,红肿热疡,红肿热痛.
舌脉:舌尖红绛,脉数有力。
【诊断要点】
(1)必须具备主症。
(2)具备副症中任何一项加兼症之心胸烦热,舌尖红绛、脉数有力及脾热缺津之候。
【证候分析】
舌为心之苗窍,又为脾之外候,口又为脾所主,所以口舌病变多与心脾有关,心脾积热,循经漫延、灼伤脉烙则见口舌生疮,齿龈出血,腐烂疼痛,邪热壅遏舌体致气血充盈而见舌体鲜红肿胀痛甚,心热则动风,脾热则津耗,以致筋脉紧缩不舒,频频动揺而吐弄不停。脾为唇之外华,心热移脾而灼津则见唇燥千裂出血,心居胸中、脾主升运,邪热积郁心脾、热不转运,蓄于胸中故见心胸烦热,热扰神明,神不得安故难成寐,甚则心炎实。外显有余之象而喜笑多言,心脾火炎实,气血上冲、津少、故见而赤口渴,下移大肠膀胱,则见便干尿黄。心脾积热迤滞肌肤脉络局部气血不畅,郁阻则生疮疡,红肿热痛,脉数有力是为实热之象、舌尖红绛乃心经火盛也。
【治疗法则】
清脾热泻心火
【代表方剂】
泻心汤、大承气汤、小承气汤。
【方药加减】
口腔溃疡:口舌溃疡为主,兼尿赤者,可用导赤散。
口唇干裂:唇裂干痛出血为主,治用泻散饮子。
【类证鉴别】
心脾积热证与脾黃湿证:二者皆可见到口疮,多在齿龈及嘴唇粘膜发生溃疡,若见于唇者为唇肝。但脾胃湿热证的溃疡严重,多数融合成片,有灰白色或淡黄色渗出物复盖,口中粘腻滯涩等,兼有脘腹胀满、胃纳减少、大便干或溏垢。而心脾积热证之溃疡除所述好发于齿龈颊唇外,而舌体上腭,咽部亦可见到糜烂,可有出血,见于唇者为唇干裂出血,兼有心脾火盛之吐舌弄舌,喜笑多语等心炎见症。
【现代研究】
此型证候常见于现代医学之口腔溃疡(内含齿龈),舌裂、唇炎、舌炎、齿龈出血等病。
气营两燔证(清营汤证)
太阳热多寒少证(桂枝二越婢一汤证)
太阳瘀血营气不敷证(抵当汤证)
少阴兼表证
太阳邪陷脾虚胃实证(桂枝加大黄汤证)
太阳邪陷脾气不和证(桂枝加芍药汤证)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 和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