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不统血证

脾不统血证

【临床表现】

主症,鼻内出血,时衄时止,血色稀淡,亦有淋漓难止者,鼻衄渗渗而出。

副症:面色白无华,皮肤萎黄,神疲乏力,食欲不振,四肢倦怠,大便塘薄,妇人可见有月经不调,亦可伴有身体其它部位出血。

舌脉:舌质淡,苔薄白,脉弱或沉细无力。

【诊断要点】

(1)具有鼻内出血,血色清稀,血液渗渗而出,有时出时止及淋漓难止等特点。

(2)兼见有脾气虚的临床表现。

(3)可伴有身体其它部位,如皮肤、粘膜、及牙龈部位出血。

【证候分析】

脾有统血之功,若脾气不足,则脾虚不能统血,以致发生鼻部及全身的出血倾向。

其病因主要为久病伤脾,或饮食不节,或思虑过度,导致脾气虚弱。

气为血帅,脾气虚则气不摄血,血不循经而离于脉道,则可见鼻内出血渗渗而下。

脾气虚,致使稍微生化不足,则血液生长不利,故见于血色清淡。

气虚而血不能荣于面,见于面色白;

脾主肌肉,脾气虚则四肢倦怠;

气血亏虚,所见脉弱舌淡等证。

【治疗法则】

健脾益气,养血摄血。

【代表方剂】

归脾汤。

【方药加减】

出血不止:加侧柏叶地榆仙鹤草,以增加止血之功。

出血较多:加阿胶、熟地、首乌,以养血补血。

【类证鉴别】

脾不统血与肺经热盛证,两证在临床表现上均可有鼻出血,但从病因病理方面却有所差别,肺经热盛,是由于热邪犯肺,热壅鼻窍,热邪伤于脉络,血液溢出络脉而为衄,此类鼻衄属热证、实证。脾不统血之鼻衄乃是由于久病伤脾,脾气不足,气不摄血的脾气亏弱之证,故此类鼻衄属于虚证。鼻出血是肺经热盛与脾不统血的共同局部表现,而根本的区别为一实一虚,故在治疗原则与辨证方法上有着本质的不同。

脾不统血与肝肾阴虚。此两证均屑虚证,亦均可表现为鼻内衄血,但脾不统血的病因在于脾气不足,气不摄血,属气虚证肝肾阴虚,多因病后体弱,或劳倦内伤,以致肝肾阴虚,虚火循经上炎,伤及鼻内阳结而发为鼻出血,属阴虚证。虽然两者均虚,但有气虚、阴虚之分,不同一概而论,治法也各有所异。

【现代研究】

脾不统血征的诊断:

此类鼻出血多现全身性疾病有关。如一些出血性疾病,各种紫癜、再生障碍贫血,各种白血病,坏血病,真性或继发性红细胞增多证,血友病,恶性贫血及绿色瘤等。亦冇妊娠或月经期的鼻衄,

此种鼻出血因毛细血管壁受到损害和血液化学发生改变,一般渗血较多,特续不断,汇成片状,血块收缩不佳。化验室检查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