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某,女,55岁,2018年4月26日初诊。
主诉:反复不寐5年,加重1个月。患者于5年因绝经后出现入睡困难,睡眠时间为3~4h,闷闷不乐,喜太息,症状日渐加重,于2年前在长沙某医院门诊就诊,考虑诊断为焦虑症,夜间服用阿普唑仑片,症状稍有缓解,但症状反复,于1个月前患者自行停服阿普唑仑片,症状逐渐加重,入睡困难,甚则通宵难眠,前来就诊。
现症见:失眠,入睡难,甚至通宵难眠,伴有烦躁易怒,潮热汗出,时有眩晕耳鸣,纳可,口微干,小便淡黄。舌红,苔薄黄,脉弦细。
西医诊断:围绝经期失眠。
中医诊断:不寐;
证属肾阴亏虚,肝气郁结。
治以滋阴补肾,疏肝解郁,宁心安神。
予以柴郁补肾安神方合百合地黄汤加减。
处方:生地黄15g,百合15g,菟丝子30g,覆盆子15g,五味子9g,黄柏7g,酸枣仁(打碎)50g,柴胡9g,郁金15g,夜交藤30g,合欢皮30g,生龙骨(先煎)30g,生牡蛎(先煎)30g,白芍15g,山楂15g。14剂,水煎服,午饭后1次,睡前2h1次,并嘱其悦性怡情,起居有常,适当劳逸,以资康复。
二诊(2018年5月10日):入睡较前容易,入睡时间缩短,约1h后入睡,现睡眠时间为5~6h,烦躁减,汗出减。舌红、苔少,脉弦细。效不改方,在上方基础上加茯神30g,续服14剂,煎服法同前。
三诊(2018年5月24日):精神佳,睡眠得到明显改善,约30min后入睡,无烦躁易怒,口中和。舌淡红,苔少,脉弦。改酸枣仁40g,加炒麦芽15g。28剂,
煎服法同前,以稳固疗效。
按:本案患者年龄已过“七七”,但仍属围绝经期,有肾阴亏虚之证,《景岳全书》载:“阴虚者能发热,此以真阴亏损,水不制火也”。
阴虚不能制阳,则见虚热症状,虚火上炎则见眩晕耳鸣,口微干,潮热汗出,虚火扰及心神,心神受之,故见失眠,入睡难;肾阴不足不能涵养肝木而出现肝失疏泄,从而导致肝气郁结,故见心情抑郁、闷闷不乐,肝郁久后而易化火,故见烦躁易怒,肝为母脏,心为子脏,母病及子,即为肝病累及心,故见入睡难,甚则通宵难眠,结合舌脉象均为肾阴亏虚、肝气郁结之证。
当以补肾、疏肝、宁心安神为主要治法,故选用百合地黄汤合柴郁补肾安神方加减,该方中选用菟丝子为君,配覆盆子、五味子以益肾填精、阴阳双补;臣以柴胡、郁金疏肝清热,配以夜交藤、酸枣仁、合欢皮养心安神;佐以龙骨、牡蛎益阴潜阳,重镇安神,配以白芍、山楂和脾运脾、和胃消食,使以黄柏清下焦虚火,引药下行;在随证的基础上加以百合地黄汤,加强清热养阴之功效,百合味苦、性平,清心火安心神,生地黄味苦甘,性寒,滋阴养阴,清热凉血,适应失眠之阴虚内热证。诸药合用,
共奏补肾疏肝,宁心安神之效,佐以运脾和胃、养阴清热。治法上,当标本兼治,滋阴补肾以固其本,疏肝解郁、清热养阴、宁心安神以解其标。
闭经验方_周仲瑛
闭经验方_周仲瑛
闭经验方_班秀文
闭经验方_班秀文
闭经验方_班秀文
闭经验方_夏桂成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 和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