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验方

【组成】龟甲15g,鳖甲15g,牡蛎18g,莪术12g,三棱12g,红花9g,黄芪15g,太子参12g,仙茅9g,白术9g,丹参15g,赤芍12g,生地黄15g,熟地黄15g,人参鳖甲丸9g(吞服)。

【功效】益气养阴,清热化瘀。

【主治】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属气阴亏虚,瘀滞髓海者。症见发热,神疲乏力,皮下瘀斑,齿衄,呕血,黑便,脾大,腹痛,脉弦而数。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另:雄黄粉每日2次,每次0.3g;消丸每周2瓶。

【经验】本方证为热毒内侵,气阴亏虚,瘀滞髓海,生化无权所致。先治以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待血止再予以益气养阴、清热化瘀之法。方中鳖甲、龟甲滋阴潜阳、益肾养血;牡蛎、三棱、莪术清热活血、化瘀软坚;丹参、生地黄、熟地黄、赤芍清热凉血;黄芪、太子参、白术健脾益气;红花活血化瘀;仙茅益肾补髓;人参鳖甲丸退热凉血行气。待症状好转后,颜老建议每日服雄黄粉2次,每次0.3g;每周服用牛黄醒消丸2瓶,以善其后。

白细胞下降、出血、发热是白血病的常见症状。颜老认为,对发热之治疗,实者“药不厌凉,凉不厌早”,投以羚羊角、神犀丹、紫雪丹、复方化斑汤(石膏、知母、甘草、玄参、犀角、粳米),参差取用。虚热则属内伤范畴,多以益气扶元、柔养肝肾之法治疗。病势转安,渐加补剂,如补中益气汤、当归补血汤等。对于出血的治疗,虚则养阴清热、凉血止血,或益气摄血,可选用犀角地黄汤加黄芪,或归脾汤加大补阴丸。实则急治其标,以止血安络为主,酌情加入化瘀药。颜老经临床观察发现犀角能使白细胞迅速降低,使高热下降,出血停止,为其治疗白血病的常用药。其还常用雄黄治疗各迴急性白血病,能降低白细胞,对红细胞、血小板无影响,结合化疗能起协同作用,亦可作为维持缓解期的药物。除了雄黄,其还研究了腰黄,毒性比雄黄要平稳一点,对于热性来势过于凶猛的白血病用腰黄,来势平平的白血病用雄黄。这两味药能使白细胞数量显著下降。使用中可把雄黄制剂化,做成0.5g/粒的胶囊。其通过临床疗效发现雄黄对白细胞异常增高确实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对红细胞、血小板无明显的影响,并认为导致的原因可能是通过某些酶的作用而减低氧化及糖代谢作用,抑制红细胞的耗氧量及蛋白

质的分解,能扩张毛细血管,加强周围血液循环,促进组织和器官的同化过程,促进吸收。

【验案】患者,男,36岁。素体健壮,突然上腹阵发绞痛,泄泻3次后发现黑便3次,伴呕血1次入院,检查:贫血面容,脾脏肿大过脐,右腹股沟可见大片紫癜,发热,神萎,经骨穿确诊为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既往有胃病史6年,今年起左腹有痞块,固定不移,间有齿衄,一度呕血、黑便,经对症处理,呕血、黑便初停,然齿衄仍作,皮下瘀斑,发热,神疲乏力,脉弦而数。证属气阴亏虚,瘀滞髓海。处方1:犀角粉1.5g(分吞),生地黄30g,赤芍10g,三七粉1.5g,丹皮10g,大黄6g。处方2:龟甲化瘀汤加减。服处方1出血停止,脉细数,舌红苔薄,阴分已虚,瘀滞未化,取龟甲化瘀汤主之。连服2个月后症状改善,血常规指标好转出院,出院后以雄黄粉每日2次,每次0.3g,每周服牛黄醒消丸2瓶,白细胞维持在6500~10000之间,并恢复工作。

〔倪克中,张国检.颜德馨老中医治疗血液病经验[J].江苏中医杂志,1985(2):14〕


病毒性心肌炎验方_李振华
窦性心动过速验方_李振华
病毒性心肌炎验方_李振华
心房颤动验方_李辅仁
心悸验方_张琪
心悸验方_张琪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