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成】猫人参60g,半枝莲12g,枸杞子12g,焦酸枣仁9g,白芷9g,白英15g,金银花15g,棕榈炭15g,生地黄15g,熟地黄15g,仙鹤草30g,黄连9g。
【功效】祛邪抗癌,健脾同肾。
【主治】子宫颈癌,属邪毒滞留,脾肾不固者。症见赤带下红,伴少腹作胀,倦怠乏力,二便尚调,舌红少苔,脉细数滑。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经验】本方证为热毒内结,气滞血瘀,脾肾不固,邪实正虚所致。立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健脾固肾、扶正祛邪之法。何老治疗癌症注重扶正祛邪,所谓扶正,即以生地黄、熟地黄、枸杞子等补肝肾、健脾胃、益气阴的药物扶助正气,元气恢复,抗病力增强,则癥瘕消除。所谓祛邪,即以猫人参、半枝莲、白英、金银花、仙鹤草等清热解毒、活血祛瘀的药物祛除邪气;陈棕榈炭止血。临床必须辨证论治,不可依赖于一方一药,须扶正祛邪、整体调治及症处理,方能达到抑制肿瘤的目的。
【验案】患者,女,61岁,1973年3月1日初诊。绝经数年后复见赤带下红,伴少腹作胀,倦怠乏力,二便尚调,汚红少苔,脉细数滑。多次宫颈切片报告示:宫颈鳞癌。何老考虑为热毒内结,气滞血瘀,脾肾不固,邪实正虚。立清热解毒、活血化瘀、健脾固肾、扶正怯邪之法。必要时止血塞流。处方1:上述经验方2。5剂,水煎服,每日1剂。
3月12日二诊:下红已止,带下略少,腹胀亦减。效不更方,原方出人再续,去酸枣仁、黄连,加活血龙10g,千金止带丸18g。
1974年3月10日三诊:服原方调治载余,病情时有反复,近期尚有下红。处方2:补骨脂12g、枸杞子12g、莲房炭12g、熟地黄12g、紫珠草12g、阿胶珠12g,仙鹤草30g、猫人参30g、藕节30g,血余炭9g、醋炒牛角9g,棕榈炭15g。
1974年6月11日四诊:下血甚多,急拟止涩法为治。处方3:仙鹤草60g,焦山栀9g、地榆炭9g,十灰丸4.5g(分3次吞服兑
1974年6月19日五诊:下血少,纳尚可,然胃脘部欠舒,腿酸软,尚有带下,以理气为进,遂拟处方4,嘱与处方3每日间隔服用。处方4:补骨脂15g、地榆炭15g、生地黄15g、熟地黄15g,紫珠草30g,山茱萸12g、赤石脂12g,猫人参60g,焦神曲9g、鬼箭羽9g,黄连12g,砂仁1.5g、白蔻仁1.5g。
1974年7月18日六诊:自交叉服用上述两方以来,已连续1个月余未见下红,神情甚好。续投处方3、处方4各15剂。
1975年9月22日七诊:近日出血1次。处方5:猫人参60g,白术30g、山药30g、紫珠草30g、藕节30g,椿根皮12g、赤石脂12g、杜仲12g、仙鹤草12g、阿胶珠12g,补骨脂15g、生侧柏叶15g,川续断6g,醋炒牛角9g、山茱萸9g。10剂。
1976年11月21日八诊:以上各方加减,交替治之3载余,病情稳定,偶有见红,量极少,带下不多。近来血压偏高,口苦,周身骨酸痛。处方6:炒金银花12g、地榆炭12g、阿胶珠12g、棕榈炭12g、醋炒牛角12g,杭菊花9g、山茱萸9g、黑蒲黄9g,补骨脂15g、侧柏叶15g、生地黄15g、熟地黄15g,仙鹤草30g、紫珠草30g、藕节30g,猫人参60g。另配十灰丸500g,每日2次,每次9g。经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至1983年7月已10年之久,仍健在。
〔李济仁,李济仁点评名老中医肿瘤验案[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4:214〕
慢性萎缩性胃炎验方_颜德馨
慢性浅表性胃炎验方_张灿玾
慢性浅表性胃炎验方_张镜人
慢性浅表性胃炎验方_徐景藩
慢性胃炎验方_颜正华
慢性浅表性胃炎验方_颜德馨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 和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