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资料】
冯某,男,时年56岁,初诊:2021年11月16日。
现关节痛、腰痛一年多,伴有尿酸高。
【首诊证候】
症见:神疲乏力,腰痛、双踝关节肿痛,失眠、口干口苦,大便偏硬。舌暗红,苔黄浊腻。双寸浮,双关动,脉弦而偏紧。体检报告尿酸为665.3umol/L。
【辨证论治】
中医诊断:腰痛(湿热蕴蒸、痰瘀阻络)。
西医诊断:高尿酸血症。
治法:清热化湿化痰通络。
处方:熟附子3克,干姜5克,炙甘草10克,桂枝10克,瓜蒌皮30克,法半夏10克,川牛膝10克,黄连5克,茯苓20克,赤芍20克,柴胡10克,黄芩10克,石菖蒲20克,黄柏10克,大黄10克,龙骨30克,牡蛎30克,皂角刺20克,猪苓30克,五指毛桃30克。共14剂,每天一剂。
【随诊过程】
二诊:2021年11月30日
腰痛、失眠、口干缓解,大便每日一次,但偶有嗳气,胃口较差,舌淡暗,苔黄浊,脉滑。故原方去除干姜、熟附子,增加砂仁、厚朴、枳实、以健脾行气,配合土茯苓清热除湿。共14剂。
三诊:2021年12月14日
腰痛、关节痛症状已经消失,睡眠质量可,但仍有口干、咽部不适,舌嫩红,苔薄白腻,右尺动。故去除桂枝、五指毛桃,增加麦冬、乌梅、生地。共14剂。
服药后半个月回访,患者诉其口干症状消失,复查尿酸,现已将至426umol/L,属于正常水平。
【按语】
明代医家龚廷贤在《万病回春》中言:“一切痛风肢节痛者……所以膏粱之人,多食炙煿,酒肉热物蒸脏腑,所以患痛风、恶疮、痈疽者最多。”由此亦可知痛风好发于饮食不节之人,而此类饮食不节,导致中焦湿热不化,久而蕴结为痰浊,阻碍气机,导致脏腑功能失调。而《素问》中则曰:“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合于四时五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由此可知脏腑功能正常,相互作用,才能将水谷精微吸收,运输到全身经络脏腑;反之,脏腑功能失调,气血精液运化无常则发病。脾失健运,痰浊内生,日久从热而化,形成湿热痰浊内蕴(血中尿酸生成过多);若肝失疏泄,肾司二便功能失调,则痰浊湿热排泄缓慢或减少(血中尿酸排泄减少),以致湿热痰浊内蕴更甚。综上得知,此病主要病机是脏腑功能失调,湿热痰浊内蕴。
该患者腰痛、关节不适、兼有失眠,口苦口干等,是因脏有虚寒,气机水饮运行不畅,郁久成热。中焦枢机不利,胃、胆二腑郁则化热生火,不仅炼津成痰,阻遏中焦,使气机愈行不畅,更与内蕴之湿相结,湿热熏蒸,浸淫肌腠,走窜四肢,导致腰痛、关节不适。阳明热盛,则火邪灼伤肠中津液,大便硬。少阳、阳明之郁火上扰,故见心绪烦扰、眠差易醒。故方药以调和枢机、清郁热,予菖蒲、猪苓、茯苓化湿泻湿,合黄芩、黄柏以清阳明燥热,大黄通腑泻热,黄连以清热解毒,川牛膝以引火下行,辅以龙骨、牡蛎重镇安神、改善睡眠。二诊时,患者湿热已去大半,但胃口较差,脾胃虚弱,故此时可去归一饮,改砂仁、厚朴、枳实、以健脾益气,改善胃纳。三诊时,症状消去大半,但仍有口干,则应养阴清热,遂在上方基础上去猪苓,加乌梅、麦冬、生地用量加强养阴清热。
痤疮验方_徐经世
肺结节验方_徐经世
肺结节验方_徐经世
肺结节验方_余瀛鳌
类风湿性关节炎验方_李文瑞
飞蚊症验方_凃晋文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 和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