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症验方

【基本资料】

刘某,男,时年45岁。

反复失眠约半年。患者近半年来难以入睡,有时睡后易醒,醒后难再眠,需服用“阿普唑仑”“酒石酸唑吡坦”等镇静助眠药。

【首诊证候】

症见:入睡困难,辗转反侧,眠后易醒,多梦,心烦易怒,焦虑不安,痰黄,胸闷,口干口苦,小便黄赤,大便粘秽,舌红苔黄厚腻,脉滑数。

个人史:患者经商,压力大,应酬多,嗜烟酒。

【辨证论治】

中医诊断:不寐病。

西医诊断:焦虑状态。

辨证:痰火上扰证。

治则治法:清热化痰,宁心安神。

方药:黄连温胆汤加减。

处方:黄连10g、竹茹10g、枳实10g、半夏10g、陈皮10g、茯神25g、远志10g、甘草5g、炒酸枣仁25g、山栀子10g、龙骨30g(先煎),7剂,水煎温服,每日1剂。嘱其少应酬,减烟酒。

【随诊过程】

二诊:

患者诉服药后,心情爽朗,入睡较前快,睡后醒次数减少,痰白,仍有口干口苦,小便黄赤,两胁胀闷,舌红苔黄腻,脉弦数。原方加胡黄连5克,以除郁热。再进7剂。

三诊:

患者入睡基本正常,偶有眠后半夜而醒,但感神清气爽,无口干口苦,大小便正常,舌淡红苔薄黄,脉滑。更方如下:

黄连5g、胡黄连5g、枳实10g、半夏10g、陈皮10g、茯神15g、远志8g、甘草5g、炒酸枣仁15g、竹茹10g、佛手10g,10剂,水煎温服,每日1剂。

患者服完上方10剂后,来电诉睡眠正常,无需再拟方。

按语:

不寐病种的病机为阳盛阴衰,阴阳失交。《内经》对于不寐提出了治则,《灵枢·邪客》云:“补其不足,泻其有余,调其虚实,以通其道而去其邪”。所谓“通其道”就是使其营卫协调,阳入阴之道路通畅,使阴阳之气能够调和贯通,则能安卧入眠。所以不寐病证的基本治疗法则就是和调营卫、交通阴阳。

《古今医统大全·不寐候》:“痰火扰心,心神不宁,思虑过伤,火炽痰郁,而致不寐者多矣。……清痰抑火之法也”。患者因情绪不遂,郁而化热,气机阻滞,津不布散,聚而成痰,痰火内盛,上扰心窍。此病案是很典型的痰火扰心之证,痰火扰心的证型在临床上很常见,病机为痰火扰乱阴阳相交,泻火涤痰则为“通其道而去其邪”的具体用法。胡老用黄连温胆汤加减治疗,屡用屡效。胡老示教,需辨明何者为主而引起不寐,或实或虚,而不可一味养神安神镇神之药乱加一通。此证型病人痰去热清,邪去神明自然安静。其因情志发病,需辅以情志疏导。《内经》云:“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慢性心力衰竭验方_唐祖宣
慢性心力衰竭验方_唐祖宣
皮肤干燥症验方_唐祖宣
皮肤干燥症验方_唐祖宣
皮肤干燥症验方_唐祖宣
皮肤干燥症验方_唐祖宣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