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女,1991年9月初诊。诉肢体皮肤稍经撞击即出现青紫色斑块,历经数日难以消退,按压斑块时则有痛感,舌苔薄白,舌质略紫暗,余无所苦。此乃瘀血内停使然。治宜活血祛瘀,拟桃红四物汤加味。
方药组成:生地10g,当归10g,赤芍10g,川芎8g,桃仁10g,红花10g,制乳没10g,制香附10g。3服,水煎服。
二诊时,紫斑渐消,数量减少,颜色变淡,按压时疼痛减轻。药已中病,效不更方,原方继进3服,诸证悉除。
按之不痛为虚,痛则为实。本例病人症状的最大特点是皮肤紫斑按压有疼痛的感觉,且舌质紫暗,瘀血内停之实证。所以方取桃红四物汤养血活血,加制乳香、制没药以增强活血化瘀之力,增制香附行血分之气以助活血之势。药证相应,故仅服6剂而病愈。
按:辨证施治不是中医的理论,而是属于中医方法论的范畴,是中医临证时的一种重要思维方式。辨证施治,就是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全面准确地收集病人的病情资料,然后依据中医基本理论综合进行分析,从而找出疾病的病机,针对病机立法、选方、遣药。在患病人群中,同一疾病虽大多症状相同,但因人而异,亦有不同之处。临床表现不同,表明病机不同,治疗方法也当各异。所以,辨证施治实质上是唯物辨证法,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在中医临床工作中的具体运用。
如上述医案,西医诊断均为血小板减少。皮肤紫斑是其共同的临床表现。但在中医看来它们除有这一共性外,还分别具有各自的特点。医案一有食欲不振,睡眠欠安,精神倦怠。医案二有月经过多,来时如崩,小腹坠痛等。医案三有闭经,流鼻血。医案四有紫斑压痛,舌质暗,有诸内,必形诸外。临床症状是脏腑病理变化的外在反映,表明它们的病理变化既有共同的一面——血液病变,也有不同的一面——或心脾两虚,或冲任不固、气虚下陷,或肺燥不降,或瘀血阻滞。正是注意了它们各自的特点,所以在治疗时或补益心脾,或温冲暖胞、益气举陷,或润燥益肺,或活血通瘀。与此同时,也不忽视其共同的一面,这就是又在各病例处方中均加以养血活血药的道理所在。正是根据不同的具体情况,采用了不同的处理方法,因而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足见“辨证施治”在中医临床工作中的重要意义。
白带量多验方_张琪
验方_张琪
白带量多验方_张琪
老年性阴道炎验方_班秀文
白带量多验方_班秀文
验方_班秀文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 和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