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成】熟地黄15g,山药15g,泽泻10g,茯苓10g,牡丹皮10g,知母10g,山茱萸6g,黄柏6g,墨旱莲20g。
【功效】滋阴益肾,清热止带。
【主治】带下病,证属肾阴亏损,阴虚内热者。症见带下色如黑豆汁,质稠黏,量时多时少,或夹血丝,味微臭,月经先后不定期,经量少,色深红,质稍稠,有血块。伴腰骶酸痛灼热,头痛倦怠,心烦多梦,舌淡红,苔薄白,脉细。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
【经验】肾阴不足,阴不制阳,虚火妄动,灼伤血络,血离经脉,日久则变黑色而为黑带。肾虚封藏失司,胞络失约,任带不固,则带下量多;精不化血,而变为带,故月经量反少或过期不行。《傅青主女科》言:“夫黑带者,乃火热之极也……所以但成黑带之症,是火结于下而不炎于上也。”火有虚实之分,实火缘于邪热炽盛,虚火责之五脏阴损。而肾阴为阴液之本源,“五脏之阴气,非此不能滋”。《诸病源候论》又曰:“肾脏之色黑,带下黑者是肾脏虚损。”班老服膺此说,主张从肾治疗黑带之证,常用六味地黄汤加知母、黄柏、墨旱莲等。方中熟地黄、山药、山茱萸滋阴补肾,牡丹皮、知母、黄柏清肾中之伏火,泽泻、茯苓引热邪由小便下行,更加墨旱莲滋阴益肾、凉血止血,水足火清,任带固摄,黑带可止。
【验案】黄某,女,33岁,1991年11月11日初诊。黑带4年,带下色如黑豆汁,质稠黏,量时多时少,或夹血丝,味微臭。近1年症状加重,常有黑带数月不止,黑带甚则无经行。月经先后不定期,经量少,色深红,质稍稠,有血块。刻下黑带量多,需用纸垫,伴腰骶酸痛灼热,头痛倦怠,心烦多梦,舌淡红,苔薄白,脉细。诊为肾阴亏损,阴虚内热之带下,治宜滋阴益肾,清热止带,方选六味地黄汤加味。处方:熟地黄15g,山药15g,泽泻10g,茯苓10g,牡丹皮10g,知母10g,山茱萸6g,黄柏6g,墨旱莲20g。6剂,日1剂,水煎内服。
11月18日复诊:药后黑带颜色变浅,量亦减少,腰骶酸痛减轻,舌淡红,苔薄白,脉细。药证合拍,治守原法,予上方加生地黄15g,泽兰10g,继服9剂。追访2月,黑带未见。
〔卢慧玲.班秀文运用六味地黄汤治妇科病的经验[J].新中医,1994(1):6-7,9〕
经前期综合征验方_丁启后
经前期综合征验方_丁启后
绝经综合征验方_丁启后
子宫内膜炎验方_丁启后
念珠菌阴道炎验方_丁启后
老年性阴道炎验方_丁启后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 和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