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效分类】
清气泻火
【性味归经】
性味:鸭跖草味甘、淡,性寒。
归经:归肺、胃、小肠经。
【功效主治】
功效:中药鸭跖草有清热泻火,解毒,利水消肿。
作用
药理作用:鸭跖草煎剂对金黄色 葡萄球菌等有抑制作用,有明显的解热作用。
【用法参考】
1、风热感冒、高热烦渴。鸭跖草清热泻火力强,治风热感冒初起,可配银花、 连翘、 薄荷等药用;治热入气分高热烦渴,可配 石膏、 知母、 芦根等用。
2、咽喉肿痛、痈疮疔毒。鸭跖草有清热泻火解毒之功,用于热毒咽喉肿痛,常配板兰根、 玄参等药用;用于痈疮疔毒,可配 紫花地丁、 野菊花等药用。
3、 水肿尿少、热淋涩痛。鸭跖草甘淡而寒,既能淡渗利水以消肿,又能清泄湿热以通淋。治湿热 水肿尿少、热淋涩痛,可配 浮萍、 白茅根等药用。
【注意事项】
脾胃虚弱者,用量宜少。
【用量参考】
煎服,15-30g。鲜品60-90g。
【化学成分】
鸭跖草含花色素糖苷类化合物飞燕草素、飞燕草素双 葡萄糖苷-飞燕草苷、阿伏巴苷等,此外,还含鸭跖黄酮和多肽苷等。
【药理作用】
鸭跖草煎剂对金黄色 葡萄球菌等有抑制作用,有明显的解热作用。
【临床研究】
用鸭跖草、 贯众、 黄芩、 射干、板兰根,水煎服,治小儿水痘76例,服药5天水痘全部干燥结痂者69例(新中医,1983,6:35);用鸭跖草、板兰根、 贯众、 黄芩、 射干,水煎,浓缩,分两次服,治小儿上呼吸道感染42例,41例服上方后迅速退热(浙江中医杂志,1985,2:61);用鸭跖草、 蒲公英、 桑叶,水煎,每日分3次服,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肺炎患者30例,有效率84%(陕西中医,1990,6:270)。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 和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