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不食草

【功效分类】

辛温解表

【性味归经】

性味:鹅不食草味辛,性温。

归经:归肺、肝经。

【功效主治】

功效:中药鹅不食草有发散风寒,通鼻窍,止咳,解毒。

【药理作用】

药理作用:其挥发油及醇提液部分有祛痰、止咳、平喘作用。50%水煎剂可抑制结核杆菌的生长,并对白喉杆菌、金黄色 葡萄球菌、白色 葡萄球菌、甲乙型链球菌、肺炎双球菌、卡他球菌、伤寒杆菌、福氏和宋氏痢疾杆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等实验菌株均呈高度敏感。其蒸馏液在1:8400浓度有抑制流感病毒作用。

【用法参考】

1、风寒感冒。鹅不食草辛散温通,能发散风寒,但药力较弱,一般风寒感冒较少选用。因其长于通鼻窍,故主要用于风寒感冒而见鼻塞、流涕、头痛者,可与 细辛白芷苍耳子等药 配伍。

2、 鼻塞不通。鹅不食草辛温升散,入肺经,能通肺窍,利鼻气。古方多以鹅不食草塞于鼻内,治疗鼻瘜肉以及鼻渊鼻塞、头痛。现代临床多用于鼻炎(包括急性鼻炎、慢性单纯性鼻炎、肥厚性鼻炎、过敏性鼻炎等),经鼻腔给药,剂型多种,单用有效。或 配伍 苍耳子辛夷白芷等散风寒、通鼻窍药内服,治疗鼻塞不通属于风寒所致者。若偏于风热者,可与 薄荷黄芩、 野菊花等药同用

3、 寒痰咳喘。鹅不食草兼能化痰、止咳、平喘,因性偏辛温,治疗 咳嗽痰多,较宜于 寒痰所致者。可 配伍 麻黄细辛百部等药。

4、疮痈肿毒。鹅不食草兼能解毒消肿,治疗疮痈肿毒,《濒湖集简方》以鹅不食草和 穿山甲当归捣烂,加酒,绞汁服,药渣敷患处。《泉州本草》以鲜品捣敷局部,治疗蛇伤肿痛。

【用量参考】

煎服,6~10g。外用适量。

【化学成分】

鹅不食草含 蒲公英甾醇等三萜类成分、β-固甾醇、豆甾醇、挥发油、黄酮类、氨基酸、有机酸等。

【临床研究】

治疗急性腰扭伤,鹅不食草15g(鲜品30g),米酒50ml。先将鹅不食草加水约400ml,煎至200ml,兑入米酒1次内服,每日1次,一般1~3次可治愈,连用3次无效则改用它法(中国民间疗法,2000,8(10):31)。治疗未熟期老年性白内障,鹅不食草5份, 冰片1份,共研细末,装瓶备用。用时以干净棉签蘸药少许塞入鼻中,轻轻转动棉棒,药末即留于鼻腔内,取出棉棒。1日3~5次,30日为1疗程,3个疗程后评定疗效。治疗中配合服用杞菊地黄丸,忌食辛辣刺激食物,保持心情舒畅(山东中医杂志,1996,(8):359)。


巴戟天
菟丝子
杜仲
益智仁
补骨脂
蛇床子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