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效分类】
化瘀止血
【中药毒性】
有毒,具有肝毒性。
【性味归经】
性味:艾叶味苦、辛,性温。
归经:归肝、脾、肾经。
【功效主治】
功效:中药艾叶有温经止血,散寒止痛。
主治:用于吐血衄血,崩漏下血,腹中冷痛,经行 腹痛。
【药理作用】
1、降血压作用
2、抗病原微生物作用
3、平喘作用
4、抑制血小板聚集
5、促进胃溃疡的愈合
【用法参考】
1、中药艾叶气香味辛,性温散寒,能暖气血而温通经脉,为温经止血之要药,主要适用于虚寒性的 出血病证。用于妇女崩漏下血,常与 阿胶、 芍药、地黄等同用,如胶艾汤。经适当 配伍,生艾叶亦可用于血热妄行所致的吐血、衄血。
2、中药艾叶性温,能温通经脉,逐寒湿而冷痛,为治经带、 腹痛之佳品。用于下焦虚寒,腹中冷痛、月经不调、经行 腹痛及带下清稀等,常与 香附、 当归、 白芍等同用。用于脾 胃虚寒所致的 脘腹冷痛,可单用艾叶煎服,亦可与 橘皮、 生姜合用。
3、中药艾叶艾叶尚有祛风止痒作用,用于皮肤湿疹瘙痒,可单用煎汤外洗;亦可配 苦参、 地肤子、 白鲜皮等煎汤外洗,效果更著。
【使用注意】
阴虚血热者慎用,偶有恶心、 呕吐、胃不适及腹泻等。艾叶用量过大或误服大量可致中毒,一般认为内服20-30g可引起中毒,100g左右即可致死。
【用量参考】
用量:3-10克。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 和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