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效分类】
外用
【性味归经】
性味:木槿皮味甘、苦,性微寒。
1、《本草蒙筌》:“味苦,气平,无毒。”
2、《医林纂要·药性》:“微苦,寒,甘,滑。”
3、《得配本草》:“入手阳明、太阳经。”
4、《本草撮要》:“入手足太阴、厥阴经。”
归经:归大肠、肝、脾经。
【功效主治】
功效:中药木槿皮有清热利湿,杀虫止痒。
主治:肠风泻血。湿热痢疾,脱肛,痔疮,带下,阴痒,疥癣,阴囊湿疹。
1、《本草拾遗》:"止肠风泻血,又主痢后热渴。作饮服之,令人得睡,并炒用。"
2、《纲目》:"治赤白带下,肿痈疥癣,洗目令明,润燥活血。"
3、《本草汇言》:"善治疥癣,虫蚀诸肿痛且痒。"
4、《医林纂要·药性》:"补肺,渗湿,去热,安心神,通利关窍。治 肺痈,肠痈,肠血,衄血, 消渴,心烦不眠。下治二肠,通利二便,疗肠风泄泻,亦杀疥癣。"
5、《饮片新参》:"治黄疸。"
6、《陕西中药志》:"煎液可洗治痔疮。"
【药理作用】
从木槿皮中分得的单体化合物古柯三醇有抑制肿瘤细胞生长作用。
【注意事项】
无湿热者慎服。《本草骈比》:“体弱无湿热、虫疾者忌用。”
【用量参考】
外用:适量,酒浸涂搽或煎水熏洗。内服:煎汤,3-9g。
【附方】
1、治赤白带下。槿根皮二两。以 白酒一碗半,煎一碗,空心服之。(《纂要奇方》)
2、治一切顽癣。
1、川槿皮三钱,大斑蝥七个(或小用十个,去头足), 巴豆五个(去油)。共为细末。一处用酽 醋调搽,稍时作痛起泡,泡落即愈。(《鲁府禁方》川槿散)
2、川槿皮二钱,轻粉五分,斑蝥七个, 大枫子七个。河、井水共一钟,煎一半,露一宿,笔蘸涂之。(《外科正宗》顽癣方)
3、治牛皮癣。川槿皮一两, 大风子仁十五个, 半夏五钱。河、井水各一碗,浸露七宿,入轻粉一钱于水中,用秃笔扫涂,有臭涎出方妙。但忌洗澡,能于夏月治之尤效。(《串雅内编》)
4、治脚癣。木槿皮60g,75%乙醇60ml。浸泡2天后,外擦患处。(《安徽中草药》)
5、治各种皮癣。木槿根皮120g, 白酒500g。泡七天后外搽,每日数次,连续1个月。(《新编常用中草药手册》)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 和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