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芥子

【功效分类】

止咳化痰

【性味归经】

性味:白芥子味辛,性温。

归经:归肺经。

【功效主治】

功效:中药白芥子有温肺祛痰,利气散结,通络止痛。

主治:用于 寒痰咳喘,胸胁胀满,阴疽流注,肢体麻木疼痛。

【药理作用】

1、抗菌作用

2、平喘作用

3、祛痰止咳作用

【用法参考】

1、中药白芥子善祛经络之痰,又能利气散结、通络止痛。用于 寒痰凝滞筋脉所致的痰湿流注、阴疽肿毒等证,可 配伍鹿角胶、 肉桂炮姜等药同用,如阳和汤。若痰滞经络而致肩臂疼痛、肢体麻木者,可 配伍 木鳖子没药等同用,如白芥子散。

2、中药白芥子具有辛散利气、温肺散寒、祛痰化饮的作用。用治 寒痰阻肺所致 咳嗽 气喘、痰多清稀、胸胁满闷,常与 苏子、莱服子同用,即三子养亲汤。若痰饮停滞胸膈所致的胸胁胀痛、不能转侧、喘满实证,则可 配伍 甘遂大戟同用,即控涎丹。对于寒饮咳喘,反复发作者,亦可以白芥子 配伍 甘遂、 细辛延胡索为末,于夏日三伏以 生姜捣汁调敷背部的肺俞、心俞、膈俞等穴位,每伏贴敷一次。

【用量参考】

中药白芥子外敷有发泡作用,皮肤过敏者忌用,外用适量。用量:3-9克。


牡荆
鸡矢藤
雪莲
缬草
雷公藤
广枣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