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子

【功效分类】

平喘

【性味归经】

性味:苏子味辛,性温。

归经:归肺,大肠经。

【功效主治】

功效:平喘中药苏子有止咳平喘,化痰,润肠通便。

苏子的叶称苏子叶,主要发散风寒又行气宽中,茎是紫苏梗,行气宽中,作用平淡,缓和。 紫苏叶,兼有一定的止咳和平喘和祛痰作用。所以外感风寒,虽然紫苏发汗解毒作用不强,一般用于轻症。如有咳喘痰多的或痰咳痰喘可重点考虑紫苏,因为在发散风寒药中能祛痰止咳平喘的药,只有紫苏,紫苏又能行气宽中,所以有气滞胸闷的也用,紫苏子,在祛痰止咳平喘方面明显强于他的地上茎叶部分,所以地上茎叶部分就放在了 解表药中,种子就放在 止咳平喘药。止咳、平喘、化痰都差不多,所以也可放在化痰药中。

主治咳喘痰多,要么痰咳要么痰喘。三子养亲汤,是 莱菔子、 白芥子、紫苏子,都明显的祛痰作用,也有一定的止咳平喘作用,治老年性的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痰多。苏子降气汤,排痰,降肺胃气。润肠通便。它含脂肪油很高,比 杏仁、 桃仁高,尤其是紫苏子中的白苏子,含脂肪油达40%

以上,且含的脂肪油营养价值很高。有滋养性,所以润肠通便效果比 桃仁、 杏仁好,且有滋养性,无不良反应,可作为营养性食品。所以古方常把紫苏子单用治疗肠燥 便秘。如紫苏粥。

1、降气化痰,止咳平喘,用于痰壅气逆, 咳嗽 气喘。苏子辛温而不燥,质润下降,长于降气化痰,气降痰消则咳喘自平。用于痰涎壅盛,胸膈满闷,气逆咳喘, 食少难消之证,常配 白芥子、 莱菔子,即三子养亲汤。若上盛下虚之久咳痰喘,则配 肉桂、 当归、 厚朴等,如苏子降气汤。

2、润肠通便,用于肠燥 便秘。苏子含油脂,能润燥滑肠,又能降泄肺气以助大肠传导。常配 杏仁、 火麻仁、 瓜蒌仁等同用。

【药理作用】

1、苏子含挥发油、脂肪油、维生素B1及氨基酸等。紫苏油有升高血浆胆固醇的作用;苏子有抗癌作用;紫苏油尚能增强记忆。

2、同科植物白苏的种子,具有类似紫苏子的功效,名玉苏子,亦可入药

【用法参考】

1、用于咳喘痰多证。苏子温而不燥,既可化痰,又可止咳平喘,宜于痰浊阻肺而咳喘者。治痰壅气逆,咳喘胸闷,常与 白芥子莱菔子等行气、化痰之品 配伍。咳喘痰多而有外感风寒者,宜与发散风寒药物 配伍。若治久咳痰喘,宜与 橘皮、 半夏、 厚朴等行气化痰, 止咳平喘药同用。

2、用于肠燥 便秘。苏子亦富含油脂,能润滑肠道而通便,其润下之力强于 苦杏仁,又因其能化痰止咳平喘,故对咳喘有痰兼大 便秘结者为宜,常与化痰、止咳平喘而又能润肠通便的药物 配伍使用,如《济生方》紫苏麻仁粥,用苏子与 火麻仁取汁煮粥服。

【注意事项】

苏子有滑肠耗气之弊,阴虚喘咳及 脾虚便溏(大便不成型)者慎用。

【用量参考】

煎服,5~10g。


五灵脂
虎杖
毛冬青
六月雪
凌霄花
红花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