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成
黄耆15克,芍药9克,桂枝9克。
用法
以水三杯,苦酒半杯,煮取一杯,温服。当心烦,以苦酒阻故也。服六七日乃解。歌诀:耆芍桂酒治黄汗,身肿痹痛亦可见,黄耆补虚在实表,米醋救液功在敛。
方解
本方是桂枝加黄耆汤去甘草、大枣、生姜,而加黄耆、苦酒而成。去甘草、大枣因味甘易致壅满,去生姜因辛温偏辛散。增黄耆为补虚.实表,加苦酒为敛汗救液,故治黄汗表虚多汗以至于口渴者。
仲景论述解析
《金匮要略·水气病》第26条:问曰:黄汗之为病,身体肿,发热汗出而渴,状如风水,汗沾衣,色正黄如柏汁,脉自沉,何从得之?师曰:以汗出入水中浴,水从汗孔入得之,宜耆芍桂酒汤主之。解析:状如风水,是说身体肿,发热汗出,与风水的证候表现很相似,但风水脉浮,而黄汗脉沉。最不同的是,黄汗所出之汗,色黄如柏汁,且质黏沾染衣服,也就是黄汗的特征。由于汗出多而津伤,故口渴明显,此种黄汗,宜用耆芍桂酒汤治疗。按:文中所说"以汗出入水中浴,水从汗孔入得之",是略举黄汗的原因之一。所举两例验案,无一例是因汗出入水中得之者。这里实际是在说明,这种黄汗为表虚水气外郁之证,故以黄耆为治此证的主药。而又据渴否治疗,分为不渴者,用桂枝加黄耆汤;渴者,用本方。苦酒,即指米醋,有酸敛阻止汗出的作用,初服故烦,服六七日后邪退身和,故烦自已。
临证思考
本方与桂枝加黄耆汤皆用于风湿痹痛,如见黄汗且渴者,用本方。
辨证要点
黄汗,汗出恶风而口渴者。
验案
李某,女,30岁,北京市工人。因长期低热来门诊治疗,屡经西医检查未见任何器质性病变,经服中药亦未效。症见口渴、汗出黄黏、恶风、虚极无力、下肢浮肿、自感身重,舌苔薄白,脉沉细。查黄疸指数正常,身体皮肤无黄染。此为黄汗表虚津伤甚证,拟以黄耆芍药桂枝苦酒汤:生黄耆15克,白芍10克,桂枝10克,米醋30克。结果:上药服六剂,诸症尽除。
升阳散火汤(《脾胃论》)
升阳调气汤(《万氏女科》)
人参黄芪散(《卫生宝鉴》)
升陷汤(《医学衷中参西录》)
举元煎(《景岳全书》)
益气聪明汤(《证治准绳》)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 和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