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婢加术汤(《金匮要略》)

越婢加术汤方

组成 麻黄18克,石膏45-100克,生姜9克,大枣5枚,炙甘草6克,白术12克。

用法

煎服法同麻黄汤方。歌诀:越婢加术治风水,一身面目尽水饮,小便不利湿痹痛,发汗利水肿自诊。

方解

本方是由越婢汤加白术而成。白术性苦温利湿,主风寒湿痹,故本方治越婢汤证而小便不利或湿痹疼痛者。

仲景论述解析

《金匮要略·水气病》第5条:里水者,一身面目黄肿,其脉沉,小便不利,故令病水。假令小便自利,此亡津液,故令渴也,越婢加术汤主之。解析:黄肿,指水肿微发黄色,为水因热蒸之象,但不是黄疸。一身面目黄肿,是说全身以及面目都发黄肿。脉沉为有水饮之应,小便不利则水不得排泄而外溢,故令病水。假如小便频利,这就造成津液亡失,则只能病渴而不能病水。病水者用越婢加术汤治疗。按:《金匮要略·水气病》篇只有风水、皮水、正水、石水和黄汗五种,本条的里水是就病水的原因说的,也即对风气相击的风水说的。风水可说是外因,此则由于小便不利为内因,故以里水别之。有的注家改为皮水,值得考究。《金匮要略·水气病》第23条:里水,越婢加术汤主之,甘草麻黄汤亦主之。解析:就治里水这一点,则越婢加术汤和甘草麻黄汤均有应用的机会,但并不是同主一证,临证时宜辨方证选其一而用之。《金匮要略·中风历节病》附方:《千金方》越婢加术汤:治肉极,热则身体津脱,腠理开,汗大泄,厉风气,下焦脚弱。解析:肉变色、多汗谓肉极;痛引肩背不可动转,谓为厉风;下焦脚弱,即脚气一类病。按:越婢加术汤治疗肉极有效,但肉极津液伤严重,已陷于阴证,实践证明,越婢加术汤再加附子治腰脚麻痹、下肢痿弱以及关节疼痛而有水气留滞者疗效更好,故《千金方》所谓"厉风气,下焦脚弱"之治,宜越婢加术附汤为是。

临证思考

实践证明,本方所主水肿证,亦以肾功能障碍者为多见。临床所见,一身面目黄肿,很似"肾炎面容",每一望见此黄肿,再细辨有越婢加术汤证,用之多取良效,不但使水肿和腹水消退,而且也使肾功能好转,治愈。

辨证要点

越婢汤证见小便不利或湿痹疼痛者。

验案

宋某,男,19岁,病历号183376,1966年3月18日初诊。半月来发热,服A.P.C热不退,渐出现眼睑浮肿,经某医院检查尿蛋白(++++),红细胞满视野,管型2-4,嘱住院治疗。因无钱,经人介绍而来门诊治疗。症见:头面及四肢浮肿,头痛发热38-38.5℃,小便少,甚则一日一行,苔白腻,脉沉滑。此属外寒里饮,治以解表利水,与越婢加术汤:麻黄12克,生姜10克,大枣4枚,炙甘草6克,生石膏45克,苍术12克。结果:上药服二剂后,浮肿大减,尿量增多,三剂后肿全消,六剂后尿蛋白减为(+)。因出现腰痛,合服柴胡桂枝干姜汤,不及1个月尿蛋白即转为阴性。休息1个月即参加工作。1966年12月6日复查尿常规全部正常。越婢加术汤[金匮]

组成

麻黄六两、石膏半斤、生姜三两、大枣十五枚、甘草二两、白术四两。

用法

上以水六升,先煮麻黄,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主治

里水。一身面目黄肿,其脉沉,小便不利。

方论选录

《金匮要略方义》:本方乃越婢汤加白术而成。白术乃脾家正药,健脾化湿是其专长,与麻黄相伍,能外散内利,祛一身皮里之水。本方治证,乃脾气素虚,湿从内生复感外风,风水相搏,发为水肿之病。方以越婢汤发散其表,白术治其里,使风邪从皮毛而散,水湿从小便而利。二者配合,表里双解,表和里通,诸症得除。

参考文献

彭怀仁编《中医方剂大辞典精选本-下册》,南京中医药大学,1999,P1862;


疏经活血汤(《万病回春》)
破格救心汤
补气健中汤
分消汤(《万病回春》)
桂姜草枣黄辛附子汤(《万病回春》)
利膈汤


中医智能诊疗系统中医诊所软件中医药膳系统提示:
网站内容仅供查阅用,如有身体不适,请即时就医,特别是以下症状突然发作症状:胸痛、胸部不适、颈前疼痛、牙痛止痛药无效、背部持续性疼痛、视力下降/视物模糊、右下腹疼痛和一侧手脚麻木。